首页 | 大知书院 | 百读书社 | 油菜教育 | 他山茶社 | 最新
爱油菜中文网 > 百读书社 > 古典文学 > 笔记杂录
  “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意谓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有随笔、笔谈、杂识、日记、札记等异名。笔记形式随便,又无确定格式,诸如见闻杂录、考订辨证之类,皆可归入。其起源颇早,早期的笔记常被归纳为小说一类,笔记作为一种专门体裁的书籍,起始于魏晋,经过唐宋时期的充实发展,到了明清两代,更加风靡兴盛。正式把笔记用于书名的始于北宋的宋祁,著有《笔记》三卷。笔记亦有用载、编、史、乘、论、考、辨等署题。
韩诗外传西京杂记列女传
穆天子传搜神记搜神后记
列仙传神仙传 
世说新语幽冥录宣室志
拾遗记  
魏郑公谏录谭宾录剧谈录
本事诗明皇杂录大唐西域记
大唐新语杜阳杂编独异志
酉阳杂俎朝野佥载广异记
北里志历代崇道记河东记
玄怪录续玄怪录唐摭言
封氏闻见记奉天录次柳氏旧闻
北梦琐言龙城录开元天宝遗事
云溪友议  
唐阙史东观奏记稽神录
因话录南部新书三水小牍
清波杂志青箱杂记玉壶清话
葆光录南唐近事 
太平广记东坡志林渑水燕谈录
搜神秘览东轩笔录归田录
萍洲可谈默记桯史
避暑录话石林燕语岩下放言
麈史江邻几杂志唐诗纪事
东斋记事冷斋夜话鸡肋编
续世说括异志茅亭客话
唐语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
武林旧事齐东野语梦溪笔谈
夷坚志容斋随笔容斋续笔
容斋三笔容斋四笔容斋五笔
困学纪闻鹤林玉露 
四朝闻见录睽车志涑水记闻
龙川略志龙川别志春渚纪闻
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墨客挥犀
铁围山丛谈老学庵笔记独醒杂志
宾退录贵耳集 
泊宅编却扫编云麓漫钞
治世余闻菽园杂记玉照新志
南村辍耕录 长春真人西游记续夷坚志
归潜志寓圃杂记水东日记
言行龟鉴传灯录折狱龟鉴
五杂俎大宋宣和遗事松窗梦语
庚巳编郁离子汝南遗事
高坡异纂青溪暇笔七修类稿
夜航船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觚不觚录剑侠传 
艳异编艳异编续集呻吟语
情史智囊 
玉堂荟记明季北略酌中志
明季三朝野史甲申朝事小纪燕京岁时记
三冈识略东南纪事万历野获编
觚剩觚剩续编日知录
板桥杂记读书堂西征随笔广东新语
淞隐漫录夜雨秋灯录虞初新志
南越笔记清代野记清稗类钞
池北偶谈分甘馀话居易录
香祖笔记柳南随笔柳南续笔
漱华随笔豆棚闲话谐铎
子不语续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
耳食录耳食录二编夜谭随录
客窗闲话 续客窗闲话眉庐丛话
清代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十叶野闻
啸亭杂录啸亭续录埋忧集
道听途说里乘醉茶志怪
榆巢杂识履园丛话熙朝新语
谏书稀庵笔记萤窗异草奴才小史
北东园笔录初编北东园笔录续编北东园笔录三编
北东园笔录四编蕉轩随录蕉轩续录
郎潜纪闻初笔郎潜纪闻二笔郎潜纪闻三笔
郎潜纪闻四笔椒生随笔庸庵笔记
乡曲枝辞  
技击余闻技击余闻补梦蕉亭杂记
石屋续渖女聊斋 
返回  回百读书社首页
  笔记依其所载内容,大体可分作:鬼神仙怪、历史琐闻和考据辨证等类别。鬼神仙怪类笔记在魏晋时期就十分盛行,是当时笔记的主流,著称者有张华《博物志》和干宝《搜神记》。历史掌故类笔记主要记录掌故遗事、民情风俗、人物轶闻和山川景物等,如唐代《隋唐嘉话》、宋代《涑水记闻》等。考据辨证类笔记唐代始独树一帜,并有所发展。清代乾隆、嘉庆间,考据之学大盛,此类笔记更加增多。如宋代《梦溪笔谈》、清代《日知录》等。笔记所载,虽多是些琐碎片断,但因有闻即记,较官修史籍往往生动真切,其中不少资料还为正史所不载。笔记也记录了一些传闻不确、考订不严的东西。另外如互相抄袭,津津乐道于荒诞无稽的奇事轶闻,着力宣扬封建迷信等等,也随处可见。

  正式把笔记用于书名的始于北宋的宋祁,著有《笔记》三卷。其起源颇早,早期的笔记常被纳归“小说”一类,班固作《汉书》,在《艺文志》中列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凡“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均称小说。明人胡应麟又将其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等六类。班胡二氏所称小说,很大部分均属笔记范畴。笔记作为一种专门体裁的书籍,起始于魏晋,经过唐宋时期的充实发展,到了明清两代,更加风靡兴盛。

  鬼神仙怪类笔记在魏晋时期就十分盛行,是当时笔记的主流。著称者有张华《博物志》和干宝《搜神记》。以后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宋代徐铉《稽神录》、洪迈《夷坚志》,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等,均属此类。

  历史掌故类笔记主要记录掌故遗事、民情风俗、人物轶闻和山川景物等等。著名的有唐刘枒《隋唐嘉话》、李肇《唐国史补》、赵璘《因话录》,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欧阳修《归田录》、吴自牧《梦粱录》,元王珲《玉堂嘉话》、陶宗仪《辍耕录》,明陆容《菽园杂记》、郎瑛《七修类稿》、朱国桢《涌幢小品》、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和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王士禛《池北偶谈》、李斗《扬州画舫录》、戴璐《藤阳杂记》、昭梿《啸亭杂录》等。

  考据辨证类笔记唐代始独树一枝,并有所发展。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苏鹗《苏氏演义》和李匡文的《资暇录》是其代表。以后宋代有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王应麟《困学纪闻》。到了清代,自顾炎武撰《日知录》,至乾隆嘉庆间,考据之学大盛,此类笔记更加增多。赵翼《陔余丛考》、王鸣盛《蛾术篇》、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俞正燮《癸巳类稿》和《癸巳存稿》均是其佼佼者。

  笔记所载,虽多是些琐碎片断,但因有闻即记,较官修史籍往往生动真切,其中不少资料还为正史所不载。笔记的最大问题是记录了一些传闻不确、考订不严的东西。另外如互相抄袭,津津乐道于荒诞无稽的奇事轶闻,着力宣扬封建迷信等等,也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