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文本解读“宝琴无考怀古诗”(之蒲东寺怀古)
红楼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内隐十物,从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可以发现,最后两首无考的怀古诗是文本的重点。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之前,我们通过找出小说的“神”和“理”,发现了“母蝗虫”的出处在白乐天的《禽虫十二章》中,按照同样的方法,看看能否找出宝琴两首无考怀古诗的答案。绝大部分的人在寻找答案时,都按照《西厢记》的故事人物去求索,我觉得这个思路是有些问题的,因为该小说既然是一笔两个故事,那么要找另一个故事的“神”,肯定不能仅看表面的故事情节。所以,要找出该回目的“神”和“理”,还是要通过脂批的要义、宝玉爱看的读书以及文本线索来查找。该解题思路,仅供大家参考。
我们重点先看第五十一回戚序回前批及回末总评,然后对照谜面结合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尝试能否发现一些有用的线索。
【文有一语写出大景者,如“园中不见一女子”句,俨然大家规模。“疑是姑娘”一语,又俨然庸医口角,新医行径。笔大如椽】(《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戚序回前)
【此回再从猜谜着色,便与前回重复,且又是一幅即景联诗图矣,成何趣味?就灯谜中生一番讥评,别有清思,迥非凡艳。
阁起灯谜,接入袭人了,却不就袭人一面写照,作者大有苦心。盖袭人不盛饰,则非大家威仪,如盛饰,又岂有其母临危而盛饰者乎?在凤姐一面,于衣服车马仆从房屋铺盖等物一一检点,色色亲嘱,既得掌家人体统,而袭人之俊俏风神毕现。
文有数千言写一琐事者,如一吃茶,偏能于未吃以前、既吃以后,细细描写;如一拿银,偏能于开柜时生无数波折,(平)[秤]银时又生无数波折。心细如发】(《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戚序回末总评)
细读这两段脂批可以发现,批书人在给读者传递的其实只有一个信息:即有与无之间。
第一段脂批的关键句是“园中不见一女子”,“疑是姑娘”。要之,园中不见人,但疑是有人。所以,想传达意思就是有人与无人之间。
第二段脂批分三个层次理解,第一层的关键句“又是一幅即景联诗图矣,成何趣味?”,“别有清思,迥非凡艳”,即:是即景但非即景,传达给读者的意思是不能按文本字面去理解;第二层的关键句“阁起灯谜,接入袭人了,却不就袭人一面写照,作者大有苦心”,可以理解为该灯谜与袭人有关,但又不见袭人,故有后面袭人的“不盛饰”与“盛饰”之间;第三层的关键词有两个即“吃茶”与“拿银”。“吃茶”意在“未吃以前、既吃以后”,“拿银”意在“开柜时”与“秤银时”。
综上所述,该回目是有一定禅意的,不能简单地将《蒲东寺怀古》出现的人物理解为《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婢女红娘。该谜面中的人物应该是园中女子,而园中女子称“小红”只有林红玉,红玉是一个位卑、不起眼的小丫环,符合谜面的“身轻骨贱”,她抓住机会进屋为宝二爷倒茶,符合“私掖撮成”, 被骂“没脸的下流东西” 、“爬上高枝儿”,符合“夫人吊起”,与贾芸眉来眼去,传递心事符合“勾引同行”。 同时,红玉和袭人在小说中都被认为是想上位的人物,故脂批有“阁起灯谜,接入袭人了,却不就袭人一面写照”。
我们还可以发现该回目“宝玉要吃茶”,“拿银”、“秤银”、“找银”给大夫,其实就在与第二十四回宝玉要吃茶,林红玉倒茶,第二十七回凤姐要取银子,让小红去取这两件事进行关联,故戚序回末总评【文有数千言写一琐事者,如一吃茶,偏能于未吃以前、既吃以后,细细描写;如一拿银,偏能于开柜时生无数波折,平<秤>银时又生无数波折。心细如发】,就是在提示读者,要关注“吃茶”与“拿银”这两件事。
现将这两个回目描写“吃茶”和“拿银”的细节放在一起,比较其相似性。
宝玉要吃茶,……宝玉见没丫头们,只得自己下来,拿了碗向茶壶去倒茶。只听背后说道:“二爷仔细烫了手,让我们来倒。”【庚侧:神龙变化之文,人岂能测?】……宝玉倒唬了一跳,问:“你在那里的?忽然来了,唬我一跳。”那丫头一面递茶,一面回说:“我在后院子里,……原来是小红。(《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至三更以后,宝玉睡梦之中,便叫袭人。叫了两声,无人答应,自己醒了,方想起袭人不在家,自己也好笑起来。晴雯已醒,因笑唤麝月道:“连我都醒了,他守在旁边还不知道,真是个挺死尸的。”麝月翻身打个哈气笑道:“他叫袭人,与我什么相干!”因问作什么。宝玉要吃茶,麝月忙起来,单穿红绸小棉袄儿。宝玉道:“披上我的袄儿再去,仔细冷着。”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这两处“宝玉要吃茶”都是无人答应,一个是红玉倒茶,一个是麝月倒茶。
只见凤姐儿站在山坡上招手叫,红玉连忙弃了众人,跑至凤姐前,笑问:“奶奶使唤作什么?”……也罢了。你到我们家,告诉你平姐姐: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儿底下放着一卷银子,那是一百六十两,给绣匠的工价,等张材家的来要,当面秤给他瞧了,再给他拿去。【庚侧:一件】再里头床头间有一个小荷包拿了来。”【庚侧:二件】(《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老婆子道:“……只是这大夫又不是告诉总管房请来的,这轿马钱是要给他的。”宝玉道:“给他多少?”婆子道:“少了不好看,也得一两银子,才是我们这门户的礼。”……宝玉听说,便命麝月去取银子。麝月道:“花大奶奶还不知搁在那里呢?”宝玉道:“……,上一格子都是些笔墨、扇子、香饼、各色荷包、汗巾等物;下一格却是几串钱。于是开了抽屉,才看见一个小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也有一把戥子。麝月便拿了一块银子,提起戥子来问宝玉:“那是一两的星儿?”宝玉笑道:“你问我?有趣,你倒成了才来的了。”麝月也笑了,又要去问人。宝玉道:“拣那大的给他一块就是了。又不作买卖,算这些做什么!”麝月听了,便放下戥子,拣了一块掂了一掂,……婆子接了银子,自去料理。(《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这两处都有“取银子”、“秤银子”,一个是凤姐让小红拿银子,一个是宝玉让麝月拿银子。
由作者安排在该回目的这些故事情节,可以发现《蒲东寺怀古》中的小红应该指的就是林红玉。该怀古诗的人物出处找到后,再来理解谜面,结果肯定与按《西厢记》红娘这个人物去理解是不一样的。“小红骨贱最身轻”重点应该是“林”,也就是两根“木”,木质轻; “私掖偷携强撮成”,即指将两根木,一根掖着,一根携着,撮成就是一个“林”字;“虽被夫人时吊起”就是将一根“木”字,吊起到题目《蒲东寺怀古》上,与标题上的“古”字结合,形成一个枯字;“已经勾引彼同行”,意思是将剩下的一根“木”字与“枯”字勾引同行,就得出谜底“枯木”。
这个谜底还可以在小说第二十七回宝钗评价林红玉“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以及晴雯评价小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得到印证,“刁钻古怪”的“古”字与 “爬上高枝儿”、 “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的“枝”结合,正好也可以形成“枯木”这个词。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甲侧:四字写宝钗守身如此】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庚侧:道尽矣】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晴雯一见了红玉,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爖,就在外头逛。”【庚侧:必有此数句,方引出称心得意之语来。再不用本院人见小红,此差只几分遂心】红玉道:“……姐姐还睡觉呢。”碧痕道:“茶炉子呢?”【甲侧:岔一人问,俱是不受用意】红玉道:“今儿不该我爖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绮霰道:“你听听他的嘴!你们别说了,让他逛去罢。”红玉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的。”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庚侧:得意!称心如意,在此一举荷包】方没言语了,【甲侧:众女儿何苦自讨之】大家分路走开。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庚侧:虽是醋语,却与下无痕】一面说着去了。(《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故第五十一回中“宝玉命把煎药的银吊子找了出来”【庚夹:“找”字神理,乃不常用之物也】,其实也是在提示该谜底为不常用之物,即“枯木”。而将“枯木”作为《蒲东寺怀古》的谜底,应该是符合作者精神的。“枯木”这个关键词在小说文本中很早就出现,如第五回就有“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这样的重要谶语,当然文本中还有很多“枯”字用法,作者的用意究竟是什么?我们在下文找《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时继续分析。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