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初夏江村》水满乳凫翻藕叶 风疏飞燕拂桐花
初夏江村
高启 〔明代〕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高启 〔明代〕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初夏江村》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调明快的初夏江村黄梅时节乡村风光图,首联写江边的人在戏水,颔联写江边看到的动物和植物,颈联写江边的整体意境,尾联点明时间。此诗对仗工整,笔致妩媚隽秀,夏日景致活灵活现。
名家点评
文学评论家王美春《古代类诗漫话》:“好一幅初夏江村风光图:乳凫翻动荷叶,飞燕穿拂桐花,纬车纺丝,雨后蛙鸣。在这幅秀丽的图画中,那阵阵蛙鸣使画外有声,无疑是传神美妙的一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着轻装足踏轻软的鞋漫步在江沙,柳树后面隐藏而不显露处有几户人家。
野鸭在江水上戏水,莲叶微微晃动,微风轻轻吹过,燕子拂过桐花飞翔。
村边渡口恰好横卧着一艘打渔的船,树林外面时常听到缫丝和纺纱的声音。
此时恰逢黄梅时节到来,一场雨后,归来的路上处处有清脆的蛙鸣声。
注释
轻衣:轻便的衣装,此处指夏日的装束。
软履:轻软的鞋。
暗:隐藏而不显露。
定:定准,一定。
乳凫:初生的水鸟,也指水鸭。
疏:稀疏。
渡头:渡口。
纬车:缫丝的纺车。
黄梅时节:指梅子黄熟的时候,这时天气多雨,故有黄梅雨季之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朝前期,从古诗内容来看,诗人游览江南乡村,漫步江边,初夏的风光使诗人心中充满了欢喜,便写下这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生动细腻、清新秀丽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色调明快、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初夏风光图,读来不觉令人欣然向往之至。
首联“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写江边的人穿着轻便的衣装和轻软的鞋子,在江边沙滩上漫步,发现前面树木葱茏、竹树环合的地方是一个小村子,认为里面定会住着几户人家。
颔联“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一句写水中,一句写岸上,乳凫翻动莲叶,飞燕穿拂桐花,写得细腻生动、真切自然,极富于美感,一下便把人们带进了初夏的江南水乡。
颈联“渡头正是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两句诗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闻,诗人将诲笔由近景的描写转为远景的绘制。远处的渡口横着打渔的船,使人想到渔家生活的情趣;树林之外不时传来缫丝车响,又令人想到今年蚕丝丰收的情景。因此,这里已不是一般的写景了,在写景中,可以让人想见江南水乡人民安居乐业、勤奋劳作的生活情景。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这是诗的尾联,交代了此时的季节正是“黄梅时节近”,点出题目中的“初夏”,而“雨余归路有鸣蛙”,又点明了这是“江村”,诗末点题,更见情趣盎然。一个“归路”,又使得诗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诗一开头交代“轻衣软履步江沙”,到此点明“归路”,前后呼应得自然,至此诗篇结束,可谓水到渠成,恰到好处。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极其成功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景物描写形象、逼真,充分表现了黄梅时节江南水乡的典型特征。二是自始至终流露着诗人热爱乡村的思想情感,但诗人又没有直说,而是借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渗透出来。三是注意章法和描写角度的变化,结构远近搭配,岸上水中错落,灵活而多变,而诗首尾的照应,也使诗的结构更显得严谨。▲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 周邦彦《喜迁莺·梅雨霁》小园台榭远池波 鱼戏动新荷
-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小扇引微凉 悠悠夏日长
- 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镜湖三百里 菡萏发荷花
-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窗竹影摇书案上 野泉声入砚池中
- 颜仁郁《农家》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
- 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
- 范仲淹《野色》白鸟忽点破 残阳还照开
- 白居易《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 杨万里《三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 小舟犹倚短篙开
- 苏轼《有美堂暴雨》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 王维《渭川田家》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
- 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今古北邙山下路 黄尘老尽英雄
- 杜甫《为农》圆荷浮小叶 细麦落轻花
- 苏轼《阮郎归·初夏》微雨过 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 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最新更新
- 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我欲穿花寻路 直入白云深处
- 黄庭坚《品令·茶词》恰如灯下 故人万里 归来对影
- 杜荀鹤《溪兴》山雨溪风卷钓丝 瓦瓯篷底独斟时
- 储光羲《张谷田舍》一径入寒竹 小桥穿野花
- 赵嘏《寒塘》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纸屏石枕竹方床 手倦抛书午梦长
- 李峤《书》河图八卦出 洛范九畴初
-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长江一帆远 落日五湖春
- 韦庄《章台夜思》芳草已云暮 故人殊未来
- 卢纶《宿澄上人院》竹窗闻远水 月出似溪中
-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只应守寂寞 还掩故园扉
- 苏轼《南乡子·送述古》归路晚风清 一枕初寒梦不成
- 王维《木兰柴》秋山敛馀照 飞鸟逐前侣
- 王维《栾家濑》跳波自相溅 白鹭惊复下
- 苏轼《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对酒卷帘邀明月 风露透窗纱
- 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一叶舟轻 双桨鸿惊 水天清 影湛波平
- 王维《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 柳宗元《溪居》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
- 杜牧《赠宣州元处士》蓬蒿三亩居 宽于一天下
- 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水天清话 院静人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