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油菜中文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作文随笔 > 高考作文素材

2020高考作文素材:“赝品博物馆”频出,高校“眼力”哪去了?

作者:来源:无忧高考发表于:2019-11-19 17:19:00

【导语】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下面爱油菜教育收集了一些2020高考作文素材,供各位同学练习。
    


    
    


    

“赝品博物馆”频出,高校“眼力”哪去了?


    
    

开张不久就陷入“赝品风波”,重庆大学博物馆引来不少围观。有网友参观后发文质问疑似“赝品博物馆”,重庆文物局也表示该馆及其所办展览均未备案。可以说,数百件展品孰真孰假,运营管理孰是孰非,无论在舆论场、学术界还是文物圈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大学“博物馆热”由来已久,更何况重庆大学博物馆还是90周年校庆的献礼工程。应该说,一处藏品丰富、富有内涵的高质量文化场馆,是历史的底蕴,也是现实的“门面”,既能提高学校的文化品格,也可以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


    

然而,“有文化的”的地方还得要求“有眼力”,不得不说这是让高校博物馆尴尬的地方。事实上,前有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后有清华大学《高山仰止——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献展》,再到今天的重庆大学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屡屡陷入真假之争,有损大学的声誉,也有违公众的信任。


    

每一所博物馆都有必要意识到,文物展览不是摆地摊,不能粗制滥造,更不能瞒天过海。从现场藏品照片来看,重庆大学博物馆里的部分展品工艺粗糙、造型夸张,甚至有违历史常识。可以说,公众在意的不是一所博物馆的得失,较真的是明明漏洞大到“肉眼可见”,却仍然堂而皇之宣称“种类齐全,数量众多,部分藏品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学研究价值”;人们质疑的不是600多万投资值不值的文化账,较真的是高校博物馆建设运营的经济账、人情账。比如,到底有没有猫腻?存不存在纠葛?是不是合法合规?直面这些问题,才能纾解舆论情绪,回应公众关切。


    

“一片净土上不能盛开谎言的花朵”,学校是求真务实的地方,学校的博物馆更来不得半点虚假。从学校立项到专家论证,从媒体曝光到业界评价……高校博物馆的筹建不能“一路绿灯”,更不能“饥不择食”。“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果,只能诞生“皇帝的新衣”,最后买单的是学生的错误认知、社会的混淆误导。


    

好在,重庆大学成立了专门工作组,表示将对反映的情况认真核查;重庆文物局也介入调查,督促高校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事情很快就能水落石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


    


    
    


    延伸阅读:其他优秀素材两篇
    

文化综艺以文动人,方能走得长远


    

《红岩》,这部出版于1961年的长篇小说,堪称中国当代发行量的革命历史小说之一。它曾经深刻影响了两代人的价值观和精神,但“Z世代”(95后)有多少人读过这本经典呢?年青一代或许知道“江姐”,但估计听闻过“许云峰”名字的寥寥无几。


    

最近,一段新的演绎让这部经典重新走进大众视野,革命经典与年青一代之间那种“隔着”的感觉被打破,引发了不少人对革命经典与历史的讨论和思考。一档名为《一本好书》的文化综艺正是架设在其上的桥梁。


    

近日,《一本好书》第二季回归,豆瓣评分9.2,近7成的人打出了5星的高分。就目前来看,这个有些安静的节目,没有遭遇口碑疲软,而是一路上扬。这个想要做大众阅读“试衣间”的文化综艺节目,将文化星河中的明珠撷取而下,通过严肃但不古板、有趣但不浮夸的全新演绎,将其掰开了、揉碎了、放大了呈现在大众面前,完成激活阅读兴趣的使命。


    

沉浸式的舞台戏剧体验、老戏骨足够味道的表演,都是这档读书节目引发“叫好”之处。但相比形式上的创新,观众更为看重的可能是这个不急不躁的文化综艺节目,保持对现实的观照和对人的关怀,观众得以在这些经典之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勇气,汲取面对未知和不确定的力量和启发。比如,《红岩》带人直面信仰的选择,《无人生还》带人探讨人性罪与罚的边界,《麦田里的守望者》带人感受现实与理想的撕扯……


    

浅娱乐、快综艺确实能带给人更为强烈的感官刺激,但总有一天会产生疲态,而一个阶段对流量逻辑的迷信让这种生理和心理双疲态的出现大大提前。近年来,以《国家宝藏》《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上新了,故宫》为代表的文化综艺强势崛起,刷足了存在感,2017年也因此被称作“文化综艺节目元年”。


    

有人就此做出解读,认为文化综艺的风口来了。但其实,人类寻求精神丰富和认知增量的需求一直存在,能够提供文化和内容价值类的节目看似红火,不过是一种回归。而且,也恰因为此,名副其实的文化综艺节目其实会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这些温热的文化综艺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不断点击,“二刷”“三刷”“N刷”,这个“长长的尾巴”如果累积起来,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字。


    

文化综艺经过2017年的爆发和之后两年的持续开拓和沉淀,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存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通过算法对文化综艺的用户进行了大数据画像,结果显示文化综艺对24岁以上用户吸引力较高,且吸引力随年龄层增大而增大,对50岁以上用户吸引力。


    

但其对流量的吸引仍不可与头部娱乐综艺节目同日而语,盈利能力和水平不高也成为制约一些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就节目形态和内容来说,诗词、音乐、文博、书信、非遗等品类均已被挖掘,竞赛、诵读等常见形式也已经被成熟开发,业界水涨船高的制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对这个赛道上的现有参赛者和即将新入局者都提出了更为严峻的发展命题。


    

每个人都在猜,谁将会是下一个“现象级”,而答案就写在明处。上述调研已统计得出,节目精神内涵和节目创新性是用户最关注的点。谁将这两点做到极致,谁就可能成为赢家。


    


    
    


    

无惧风雨,中国青年挺直腰杆


    

中美经贸摩擦发展到今天,中方见招拆招反制有力,显示出一个大国在经济遭遇外部冲击时的强大韧性。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场冲突中,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面对挑衅时表现出的爱国和团结。


    

他们是喝可乐、吃麦当劳、看好莱坞大片长大的一代,但他们更是亲历着国家“比什么时候都更接近中国梦”的强国一代。他们自小就读过“落后就会挨打”的民族屈辱史,作为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受益者,更会跟国家一起,把腰杆挺得笔直。是的,中国青年跟国家站在一起,腰杆挺得笔直!


    

最近跟不少年轻人交流,他们身上的理性精神和家国情怀让人感动。许多年轻人深知,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发展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会有很多类似贸易摩擦的沟沟坎坎,有人“卡脖子”,有人“挥拳头”。这样的“卡脖子”逼着我们自主创新,逼着我们在基础研究上努力努力再努力,逼着我们更多关注像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也逼着中国青年更明白奋斗的价值:这一次如果华为不奋斗,早就被美国碾压得体无完肤了;如果中国没有这么多年的奋斗积累,早就顶不住美国的极限施压了。被人“卡脖子”,腰杆只会挺得更直,更懂得努力奋斗,让自己更强大,而不是自卑、投降和屈服。


    

他们很健康、阳光,三观很正。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们内心对开放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感恩和认同,无论如何,他们不会反对开放,不会极端、狭隘,心灵不会关上那个面向世界的大门,不会掉进“中美脱钩”这样的自负陷阱。他们深知中美合作对两个大国和世界的重要。但他们更明白,开放应该是平等的,贸易是有原则的,国家利益不能拿来交易,核心利益不能被绑架。


    

美国某些政客可能以为这些施压会让年轻人抱怨政府,可越极限施压,中国青年越团结、越清醒。这是中国青年的一次自我发现:没想到自己会这么爱自己的祖国!这也是强国一代的一次世界亮相:没想到这些年轻人这么爱自己的国家,在爱国上腰杆这么直!


    

中国青年早挺起了腰,有些人就别再跪了吧!在这些阳光、自强的年轻人面前,那些恐美、媚美的人,难道不觉得丢人吗?那些在什么问题上都秉持“肯定是中国的错、美国肯定是对的、美国肯定会赢、中国肯定会让步”之类的精美派,难道没看到自己的丑陋和猥琐吗?你们动不动就给爱国的年轻人扣一个“义和团思维”“狭隘民族主义”的帽子,不觉得无聊吗?到底是这些跟自己的国家站在一起的年轻人“狭隘民族主义”,还是某些人文化缺钙?一个手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他们屁股坐歪了,内心扭曲了,精神侏儒化了,明明自己是逆向的民族歧视,却妖魔化那些天经地义爱着自己祖国的人。


    

也好,那些缺钙的、没有民族气节的懦夫更显出了中国青年脊梁的坚硬。那些跪着的侏儒更显出了中国青年挺直腰杆的高大。


    

回望历史,谁见过一个拒绝与自己祖国站在一起的人会有好下场?有挺直腰杆的强国一代,有14亿人这个靠山,我们没有理由应对不好这场挑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