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油菜中文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高中辅导 > 语文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鉴赏诗歌形象

作者:来源:考试吧发表于:2020-11-18 09:22:24

>  鉴赏诗歌形象

  一、流程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

  (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

  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导流程](1)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

  (3)寒秋送别的凄凉

  【答案】 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二、对点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赠内人①

  张 祜

  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

  【注】 ①内人: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伎称“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②禁门:宫门。③窠:巢穴。④红焰:指灯芯。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俗套,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

  B.诗的首句“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

  C.“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地点出了庄姜之美。

  D.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描写了一个宫女斜拔玉钗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来源:Z&xx&k.Com]

  E.诗的最后一句中的“剔”字是细节描写,是说明“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生动地显示了这位少女拯救飞蛾的心愿。

  BD [B项,“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不正确,应为“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D项,“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错,应为“拨救飞蛾”的情景,表现了宫女对飞蛾的同情和自我哀怜之情。]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的第二句写“内人”仰首凝望鹭窠的动作,飞鸟尚可自由飞出宫禁,也有温暖巢穴,自己何时才能走出宫门,重回故乡!凝望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诗歌的三、四两句中“内人”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地,当她看到飞蛾投火时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便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对自我命运的哀怜。本题可据此回答。

  【答案】 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媚眼”表现少女的美貌,身在禁宫,与世隔绝。“惟看”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只有枝头的一窝栖止的飞鸟才可以陪伴她,“斜拔”“剔开”“救”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浣溪沙

  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词人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AC [A项,“抒发了词人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美景来衬托对故国灭亡的悲情。C项,“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而叹惋自己流落江南,四处飘零,无以为家。]

  ★(2)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词的上阕写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透露出词人的寂寞、惆怅。下阕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表达了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再结合词下注解可知本词是词人流落江南所作,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词人遭遇战乱,流落江南,内心自然充满悲愤凄凉。由此可得人物形象,按答题的一般步骤回答即可。

  【答案】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词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江城子 癸酉春社①

  王 炎②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 ①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②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到癸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愉悦情怀。

  B.“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一句采用设问的方式,抒发自己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怀。

  C.“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D.“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一句动静结合,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

  E.词的下阕结尾处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人痴,全篇因之而活跃飞动。

  AD [A项,“愉悦情怀”错,应该是寂寞情怀。D项,“动静结合”错,应该是以动衬静;“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错,应该是衬托寂寞无聊的心绪。]

  (2)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鉴赏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抓词中所写景物。解答本题应抓住“老大”“独处”“怯寒”“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等有效信息。

  【答案】 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蔌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