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油菜中文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高中辅导 > 语文

2015高考:8句顺口溜巧解高考常考古诗词意象

作者:来源:考试吧发表于:2020-11-18 09:53:07

>  2015年高考已经进入紧张的备考阶段,面对2015年高考的来临,考生们该如何进行复习?新东方在线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8句顺口溜巧解高考常考古诗词意象》,供大家参考,更多高考备考资料请关注考试吧高考网。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以下8句顺口溜巧妙地解读了高考常考古诗词的意象,一起来看看吧!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5备考信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