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知书院 | 百读书社 | 油菜教育 | 他山茶社 | 最新
百读书社 > 现代文学 > 人啊,人!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九


  “我早就拒绝他了。憾憾不喜欢他。”

  “你呢?你喜欢他吗?”

  “我只同情他。我不忍心不理他,他正在倒霉的时候。”

  “比他更可怜的人还有很多,要不要我给你介绍几个?”

  “你这是什么意思?我说过,我已经明确地拒绝他了。他要来,我能把他赶出去吗?我可不是憾憾啊!”她的脸红了。

  “如果你的拒绝十分明确,他就不会来了。说实话,小孙,你是不是准备接受许恒忠?”我单刀直入地问。

  “啊,不!”她条件反射似地跳了起来。“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呢?我可怜他,有时候还讨厌他……说实话,宜宁,偶然也出现过与他凑合在一起的念头,这样我就可以断了其他想法了。我曾经想尽量从许恒忠身上找出一点可爱的地方来,比方,他很善于创造家庭生活的氛围。可是不行,产生了一点点喜悦之后立即就是厌恶。他说他寄希望于我的好心,我告诉他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那么,就听我的话,把这个许恒忠从你的帐册上划掉吧!你和他没有关系。你不用为许恒忠担心,只要你态度坚决,他很快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的。他需要的是老婆,只不过想从高档选起罢了。他的问题好解决,包在我身上。”

  她笑了:“你像婚姻介绍所的老板娘呢!”

  随便像什么吧!真正开个婚姻介绍所也不坏。由我去“凑合”说不定比别人还好一点呢!我还是抓住孙悦:“谈谈你对何荆夫的看法吧!”

  “我喜欢过他。”

  “现在呢?”

  “现在,我说不清。我尊重他,信任他,但决不愿意嫁给他。过去,我拒绝了他,如今再去追求他,这算什么呢?别人不轻视我,我自己也会轻视自己的。”

  “那么他来追求你呢?你看他会不会来追求你?”

  “我不知道。但是我不愿意接受人家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愿意接受人家的恩赐。我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我自己选择的。虽然这种选择并不完全表现我的感情和意志,有时甚至是违心的。但毕竟反映了我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我不愿意擦去自己的脚印,也不愿意让人家帮我掩盖这些脚印。这些脚印使我痛苦和羞愧。但也正因为这样,我十分珍爱它们……我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不能……”

  “好吧,那就把何荆夫丢开!”我爽快地说。我心里清楚,孙悦爱何荆夫。但我不愿促成这门亲事。我认为孙悦的生活再也经不住颠簸了。与何荆夫结合,就免不了颠簸。何荆夫这个人我不认识,但是听不少人说过,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可惜,这些见识都有些出格。谁知道将来的中国怎么变,谁知道还会不会再来一次反右斗争。不再搞政治运动,这只是人们的愿望。而愿望是很少成为现实的。

  可是孙悦的思想还停留在何荆夫那里:“他应该有个家,漂泊半生了。然而,他不会随便爱上什么人的。他有要求……”

  “那你就收起自己的自尊心去追求他,补偿他的损失吧!”我有意用反话激她。

  “我知道自尊和虚荣很难区别。也许我所说的自尊心只是虚荣心。但我现在难以‘收起’。”她嘟囔着说。

  “那就不去说他了吧!”我说。

  “可是他生病住院了,我应该去看看他吧?”她问我。

  我故意冷淡地说:“系总支书记应该关心群众生活。你去看他好了。”

  “不,我不去。”她立即连连摇头,好像是我命令她去看何荆夫的。

  这个何荆夫我以后一定要见见。能让孙悦如此倾心的人,一定是个不平常的人。不过也难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也会欺骗和背叛灵魂。当初,孙悦不是就看中了赵振环的长相?还有我自己——早忘记了!

  “你看,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她又问我。

  她期待地看着我。我能对她说出什么主意来呢?除了希望她幸福以外,我再也谈不出别的了。我忽然想起,我应该向她说说我的故事,这会给她一点启发的吧!多少年来,我从不向别人谈自己的过去,对孙悦也没谈过。我对自己的现在感到满意,也就不愿意回忆过去。为了对得起丈夫和孩子,我只能够彻底埋葬过去。可是今天,我应该对孙悦说说,她今天的苦闷,我都有过。只要愿意,她也可以像我今天一样得到解脱。

  【李宜宁的故事】

  生活曾经给过我两次难忘的教训。

  读大学的时候,我和一个比我大七岁的男同学恋爱了。

  我们爱得很热烈,很深沉。我们约定毕业后一起要求到边疆去,成家立业,开花结果。可是就在即将毕业的那一学期,党组织突然把我找了去,给我看了两封控告信,控告的是我的男朋友遗弃了“糟糠之妻”。写控告信的一个是他的“妻”——一位农村妇女;另一个是他的父亲——一位令人尊敬的老革命。

  这对我犹如晴天霹雳。他从来没有对我讲过这些事。我只知道他是一位革命战士的后代,因为生母去世,从小就寄养在老乡家里。解放后,虽然父亲认领了他,可是因为后母不能相容,他仍然住在老乡家,直到出来读大学。他曾经在我面前对我们的恋爱前途表示担心和忧虑,但从来没有说明真正原因。

  我正要找他问个明白,他自己却先来找我了。听了他的叙述,我弄不清该不该责备他。我没有责备他。

  原来抚养他的那位老乡家里有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女儿,一直照顾他的生活。他们的父母按照乡下的习俗给他们订了婚。他对她只有感激和尊重,并无爱情。她在他心里,始终是姐姐兼母亲的身份。她不识字,他却一直读书。在他考取大学的时候,她怕他变心,她的父母就给他们“完了婚”——领了一张结婚证书。

  “你为什么要答应结婚呢?”


百读书社(iyoucaihua.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