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油菜中文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吴玉峰题红楼梦

作者:xyx2020来源:书话红楼发表于:2020-03-10 01:41:50

  世界真奇妙,总要人省悟!凡事我们要掌握掌控,方寸间做到了如指掌,首先你总得要搞清楚它的实际,摸清了它的规律。
  脂本《红楼梦》涉及到两个人的字号:脂砚斋跟畸笏叟。其所主何意?也就是说,它的立意如何?
  脂砚斋:月石文,旨见而;畸笏叟:田竹臼,奇勿又!何意?欲识文,旨鉴耳!天著就?岂无由?
  再来看一下这个曹雪芹:草雨草,冒彐斤!曹与曹,莫须见!
  任何事情,总要从实际出发。《红楼梦》何人著?不是曹雪芹!第一回缘起中交代的明明白白的嘛!“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为《金陵十二钗》”!是不是这样?请众人看明白了!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增删之作,人家是叫做《金陵十二钗》的。可众人所见如何?目今所见如何?说实在的,今日众人所见,这本书,是叫《红楼梦》,而不是叫做《金陵十二钗》也!如此!既如此!这本书,它不是叫《金陵十二钗》也好,真正就是叫《金陵十二钗》也罢,我们看到的,它并不是叫这个名字。这个在书中,的确是有真实的依据,它便也就是指《石头记》与《红楼梦》。
  尽管说,《石头记》与《红楼梦》这两个书名都见于这部书中,这没有错!可“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来的是叫《金陵十二钗》。那么也就是说,《石头记》跟《红楼梦》,它们都是没有“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这样来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部书,实际它应该也就是叫《金陵十二钗》了。可它为什么不叫《金陵十二钗》呢?是谁把《金陵十二钗》给它改了名称而叫成了《石头记》和《红楼梦》的呢?从“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这些字样来看,署其名者,必另外有人,并不是曹雪芹本人亲自把《金陵十二钗》改叫《石头记》,改叫《红楼梦》的。
  既然并不是曹雪芹本人把《金陵十二钗》给改名的,那也就是说,经曹雪芹增删了五次的稿子,原本是叫《金陵十二钗》的。这样来看,曹雪芹的书稿,人家本来是叫《金陵十二钗》的!那我们再去找罢,看到底有没有一本书是叫做《金陵十二钗》的。
  当然事情总该有一种合理的解释。要不你咋的收场!只是这《金陵十二钗》,又实在难找,这就不好说了。实在找不着的话,一时也就只好存疑了。当然,也很有可能,或许它会变成一个永悬不决的疑案。谁知道呢!
  但不管怎么说,这事仍有回旋的余地,最大的希望就是来自于脂砚斋和畸笏叟这里了。甲戌本里有一个细节,很值得众人去注意,便是在这里特别又多出一句,“至吴玉峰题为《红楼梦》”!尤其是在这里,它还另外的多加了十五个字,“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又是何意?我琢磨了一下,这个它是把这节文字的顺序给颠倒了一下。它应该是这么说!这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至脂砚斋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至吴玉峰(始)题为《红楼梦》!
  这么的,是不是较为合理呢?
  当然,这事有点复杂,好多情况,一时半会仍不得明白,且容下回再说。





作者:hls324 回复时间:2020-02-06 09:44:58
  虽然《石头记》是奇传小说,但确实是超一流的名著。
  所以我们对《石头记》对作者要有敬畏之心。
  作者就像老师,所有古今中外的读者都是学生,由于老师的学识水平太高,总是出难题刁难学生,也就是先挖坑让学生掉坑里去,然后再引导启发学生从坑里爬出来,以达到寓教于乐启发引导的启蒙教育目的。

  仔细看这段故事文字确实是概念混乱逻辑不通,怎么理清思维理性阅读?不要纠缠于局部细节之中,从整体的大局着手,才能理清文章的脉络,系统的解读作者的原文。
  作者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向读者讲一本书的内容和主题,这就是作者写的唯一的一本书《石头记》。
  用讲故事的形式讲唯一的一本书,这个故事中讲了四本书(《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这四本书是故事中的夸张虚构的书,他们都是并列的同一级别的,是为表达唯一的这本《石头记》服务的一种形式出现的。
  所以在讲述过程中,《石头记》是主体,其它四本书是客体。
  《石头记》主体讲述人生客观事物,“四本书”是解释主体参与实践于客观事物的认识的。
  比如:
  金陵十二钗是主体《石头记》认识世界的一种客体解释。
  风月宝鉴是主体《石头记》认识世界的一种客体解释。
  红楼梦是主体《石头记》认识世界的一种客体解释。
  情僧录是主体《石头记》认识世界的一种客体解释。
  所以介绍主体《石头记》内容主题是作者的唯一目的,用什么介绍?用一段艺术化的故事来介绍。
  艺术化就是夸张虚构拟人化拟物化的各种修辞发挥,而且是真假混淆不清的艺术效果。
  所以这段文章的真正目的是介绍主体《石头记》,用假的“四本书”来介绍。
  “四本书”是以虚构故事的形式隐喻出四个对《石头记》主体解释的客体内容。

  虽然“四本书”是假的,但《石头记》是主体,“四本书”是客体的逻辑关系是真实的。
  所以并不是原名叫《金陵十二钗》后改名《石头记》或《红楼梦》的,正确解读是没有“四本书”,它们只是作者借助一段故事解释其作品时所使用借代修辞中的一种虚构的工具而已。

  “四本书”的故事是假的,但这段故事的修辞作用是真的,就是隐喻出了四种不同的对《石头记》内容知识的认识解释。




作者:hls324 回复时间:2020-02-06 11:38:35
  在上一层说了,《石头记》作者这位老师“总是出难题刁难学生,也就是先挖坑让学生掉坑里去,然后再引导启发学生从坑里爬出来”。
  那么,作者怎么挖坑?怎么让学生从坑里爬出来?

  首先“四本书”是假的,“四本书”的故事是假的。
  这四本书《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看似四本书,其实不是,第一本《情僧录》是神仙空空道人和补天顽石闲聊后,请教于顽石,才一字一句的把篆刻于补天石上的石头记记录下来,按自己的体会改名叫《情僧录》。
  最后一本按故事中说的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后,按自己的体会改名叫《金陵十二钗》。
  这两本书《情僧录》《金陵十二钗》都是对原著原稿的抄袭杜撰改编,暂且算是这两位作者出的书吧。

  但另外两本《红楼梦》《风月宝鉴》怎么看也不像是实实在在的书呀,原文是:“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什么意思?
  “提名”和写书是不同的概念,写书是需要有高超的学识是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提名”不需要学识不需要资格只要看过后心血来潮头脑一发热都可以“提名”。

  所以把辛苦写作的书(先不管是抄袭的还是杜撰改编的)和没付出辛苦劳作就随便提名的名字合并在一起并列为四本书,这本身就是概念错误逻辑混乱的讲述内容。

  从这一点看,这就是一个坑,老师让学生规规矩矩的心安理得的都掉进坑里,然后再看那一位学生能够觉悟到不对劲,是掉进坑里了。
  作者怎么提示启发读者这是坑呢?并引导读者爬出来呢?
  就是前面讲的其中隐藏的概念错误:写书和提名的混淆产生的概念错误,读者意识到这个错误首先觉得是作者的错误,但不一定能看懂其中的道理。
  作者的另一个提示启发是原文:“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什么意思?
  是说前面讲的只是一个夸张虚构的“四本书”的故事,四本书是假的它是为修辞方法服务的手段(工具)。
  回归正题就是这句原文的提示启发: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四本书”是假的说来说去还是在说的《石头记》,所以这句结尾的结论才是没有一点夸张成分的符合学术规范的结论总结。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
最新更新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合作与建议| 最新更新| 手机版|

Copyright © 2032 爱油菜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