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油菜中文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原创】结合文本谈《红楼梦》的背面和史笔(之一)

作者:WW天山来源:书话红楼发表于:2020-03-18 14:59:19

  关于《红楼梦》的解读无外乎两种:一是就文学谈文学,二是深究小说的言外之意。本文重点结合文本,分析如何找出小说的言外之意。当然这就需要搞清楚作者在文本中提到的背面及史笔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来对小说史笔的研究方法就是考证和索隐,虽然用这两种方法找出的结果五花八门,有家史说、有废太子说、有清宫说、还有明亡说等等,但最终会发现这些结果只是影射的对象不同而已。不论是家史还是国史,都认为小说的背面就是写由盛到衰的真人真事,由此得出小说影射的意与真人真事的意应该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借此说彼,指桑骂槐。
  显然这与戚蓼生说的一声在喉,一声在鼻;左腕能楷,右腕能草是不相符的,如:喉发出的声音与鼻发出的声音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楷与草写出来的字也一定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说《红楼梦》正反两面传达出来的意是完全不同的。正所谓“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红楼梦》这部小说分明是一部书在写两个故事,如果仅仅是影射不就是写一个故事吗?
  问题出在哪里?这就是本文要谈的如何理解小说“背面”和“史笔”。考证派和索隐派对于“背面”和“史笔”的理解都存在一个共同的误区,就是将“背面”理解为“影射”,同时认为“史笔”就是写“史实”。下面结合文本看看作者是如何诠释“背面”和“史笔”的。
  一、“背面”。小说文本中出现“背面”这个关键词共有四处,脂批有两处。除了脂批,小说首次出现“背面”关键词是在第十二回,也是此回目作书人交待读者要看这部书的背面。该回目写贾瑞要命心胜,求跛足道人救他,“道人取出一面镜子,两面皆可照人”,告诉贾瑞“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这里有两段脂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可见作书人、脂批人交待了这部书和这面镜子一样有两面,表里都有喻,不看正面方是会看。也就是讲小说的正面有喻,反面也有喻,显然将“背面”理解为影射,是解释不通的。
  “影射”在小说的脂批中出现过两次,一次在第四十二回,刘姥姥给大姐取名,却从这‘巧’字上来。”【蒙侧:作谶语以影射后文】。另一次在第四十三回尤氏在为凤姐操办生日,【蒙侧:剩笔,且影射能事不独熙凤】。第一处”影射“说得很清楚,是作谶语以影射后文,其实就是在解释”巧“在文本中的作用,既非”背面“,更非影射”史笔“,第二处更明了,凤姐能事,尤氏也能事,这才是影射。
  小说第二次出现“背面”关键词是在第三十八回,史湘云咏了一首《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黛玉道:“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 这里的 “背面傅粉”,即写完插瓶的菊花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的情景。该方法源于中国传统画中的"陪衬法"。此绘画手法被借用于文学创作,成为一种写作技巧,通常指作者要表现的是甲,却不写甲,而借助于对乙的描写,通过乙突出甲。简而言之就是对比和衬托,显然此处的“背面”也非影射。(另文将阐述该处的“背面”是在隐写傅秋芳,与我之前撰写文章写的陈也俊在文本中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脂批中还有两处提到“背面傅粉”,一处在第一回【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另一处在第二十四回“卜世仁对贾芸说:也弄个事儿管管。前日我出城去,撞见了你们三房里的老四,骑着大叫驴,带着五辆车,有四五十和尚道士”【庚夹:妙极!写小人口角,羡慕之言加一倍,毕肖。却又是背面傅粉法】
  我们可以发现,这两段脂批就是在解释“背面傅粉”,第一处就是在讲该小说的写法如作中国画,第二处就是卜世仁将贾芸与三房里的老四进行对比,由此衬托出贾芸无能。然而“影射”的意思是用一种事物暗示或说明另一种事物,和衬托、中国画的笔法没有任何关系。
  小说第三次出现“背面”关键词是在第五十二回,晴雯病补雀金裘,“晴雯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弓钉牢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细读可以发现,“里子拆开,茶杯、分出经纬,伏枕”等等都是隐语,作书人是在以补雀金裘为例,告诉读者如何在小说背面分出经纬,读出真事,同时作书人再次阐述了“里子”和“背面”是相对的。
  第四次出现“背面”关键词是在第六十二回,香菱斗草善谑,香菱说:“我有夫妻蕙。”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荳官没的说了,便起身笑道:“依你说,若是这两枝一大一小,就是老子儿子蕙了。若两枝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很明显此处文本中的“背面”绝对是指与正面完全相反的另一面。
  由此可见,这部小说正面背面都有喻,正面与背面的关系是对比和衬托的关系,是完全相反的两面,背面可以分出经纬,是有线索的,藏在隐语中(如吃茶,伏枕等,枕头是这部小说非常关键隐语提示符),这个结论还可以在小说另一个关键词“反面”得到印证。
  二、“反面”。 小说文本中出现“反面”这个关键词共有三处,脂批有一处。首次出现“反面”这个关键词是在第八回,描写通灵宝玉正面和反面图式,正面注“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注“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脂批“《石头记》立誓一笔不写一家文字”,同时该回目还描写的宝钗“金璎珞正面和反面式,正面注:不离不弃。反面注:芳龄永继。我们可以发现该处文本的正面与反面完全就是两个意思,故此处脂批“一笔不写一家文字”,就再次说明了该小说本身就是两个故事。
  小说第二次出现“反面”关键词是在第十二回,该回目对正面与反面的诠释更是非常完整,贾瑞照风月镜正面,是凤姐在里面招手,反面是一个骷髅,脂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如果理解该小说仅仅是影射,难道凤姐是在影射红楼掩面人,显然不是,凤姐应该就是起到衬托的作用。而贾瑞之死,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也是告诉读者要读小说反面,故脂批有:“这是作书者之立意,要写情种,故于此试一深写之。在贾瑞则是求仁而得仁,未尝不含笑九泉,虽死亦不解脱者,悲矣!”此处贾瑞的死是要反衬出红楼掩面人的生,这才是作书人的目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贯穿小说的全部。
  第三次出现“反面”关键词是在第三十一回,是湘云与翠缕论阴阳,我们看下面这一段对话:
  翠缕道:“他们那边有棵石榴,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这也难为他长。”史湘云道:“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的就好。”翠缕把脸一扭,说道:“我不信这话。若说同人一样,我怎么不见头上又长出一个头来的人?” 湘云听了由不得一笑,说道:“我说你不用说话,你偏好说。这叫人怎么好答言?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翠缕听了,点头笑道:“原来这样,我可明白了。只是咱们这手里的扇子,怎么是阳,怎么是阴呢?”湘云道:“这边正面就是阳,那边反面就为阴。”(《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该段文本也充分说明了正面与反面是完全不同的,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楼子上起楼子,完全就是两朵花,阴阳分别代表正反,所以该小说不可能是用正面影射反面。更不可能用小说正面影射史笔,若是用正面影射,难道可以影射出一个反面的史笔?
  我们再来看小说第四十三回提到“反面”的一段脂批,该回目是贾母提出为凤姐做生日,方法是凑份子,其中有这么一段,凤姐儿为讨贾母的好,提议邢、王两位太太出宝黛二人的份子钱,而赖嬷嬷与贾母的对话和脂批非常有意思:
  赖大的母亲忙站起来笑说道:“这可反了!我替二位太太生气。在那边是儿子媳妇,在这边是内侄女儿,倒不向着婆婆姑娘,倒向着别人。这儿媳妇成了陌路人,内侄女儿竟成了个外侄女儿了。”说的贾母与众人都大笑起来了。【庚夹:写阿凤全副精神,虽一戏,亦人想不到之文。】赖大之母因又问道:“少奶奶们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矮一等了。”贾母听说,道:“这使不得。你们虽该矮一等,我知道你们这几个都是财主,分位虽低,钱却比他们多。【庚夹:惊魂夺魄只此一句。所以一部书全是老婆舌头,全是讽刺世事,反面春秋也。所谓“痴子弟正照风月鉴”,若单看了家常老婆舌头,岂非痴子弟乎?】你们和他们一例才使得。”(《红楼梦》第四十三回)
  若不按小说故事情节理解,这段文本可以读出两层意思,第一层通过赖大的母亲说出了凤姐在小说中有两重身份,作用却不同,故脂批“写阿凤全副精神,虽一戏,亦人想不到之文”。第二层通过贾母说出小说中分位低的人物,但作用却很多,故脂批有“惊魂夺魄只此一句”。
  再看脂批:“一部书全是老婆舌头,全是讽刺世事,反面春秋也”。细读这段文本可以发现,脂批人在说,该部书正反两面都是讽刺世事,而反面才是春秋史笔。所谓“痴子弟正照风月鉴”,若单看了家常老婆舌头,岂非痴子弟乎?“,脂批人再次点出单看家常老婆舌头,如贾瑞照正面风月鉴,是看不到反面的春秋史笔。
  由此再次证实前文所述背面与正面完全是两个故事,而小说中的人物在正反两面阅读时的作用是不同的,小人物在反面的作用也是很多的,正面读到的是以假为真,反面读到的是真事作假话写,正面读到的是好就是了,反面读到的是了就是好。
  其实这在第一回作书人和脂批人就作了大量的交待,如:“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幻中言幻,何等法门“。”出口神奇,幻中不幻。文势跳跃,情里生情。借幻说法,而幻中更自多情,因情捉笔,而情里偏成痴幻。试问君家识得否,色空空色两无干“。”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若读者将小说第一回这些幻笔仅仅当作第一回故事情节来理解,肯定是错误的,第一回提到的这些幻笔,是全书的立意本旨,脂批人已经说得很清楚。
  所以,”反面春秋“才是真人真事,作书人在小说反面用的是幻笔。何谓幻笔,作者在交待贾雨村这个人物时,就说得很清楚,第一回的这一段文字就在告诉读者,假话(即幻笔)是如何写的。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甲侧:“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甲侧:假话。妙!】表字时飞,【甲侧:实非。妙!】别号雨村【甲侧: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甲侧:胡诌也。】(《红楼梦》第一回)
  如果按故事情节理解,这些脂批根本没什么意义,但是若要理解一笔两个故事,就非常有意义了,首先,幻笔在隔壁,脂批人让记清,其次,假话,妙,同时告诉读者假话实非假话,最后告诉读者假话在村言粗语中,为胡诌之言,其实这才是小说开篇所写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来由,真人真事藏在幻笔中。真事假话说,即用幻笔,隐语在写,该部小说的写法就是一显一隐的写法,正如荣宁二府的取意,荣为显,宁为藏,而宁国府秦氏就是真人真事的“史笔”,要解开“秦氏之谜”当然必须读懂作书人的幻笔和假话。
  综上所述,小说“背面”是与“正面”相对的一面,即该小说中有正写的正文,还有隐写的背面,所谓的“春秋”、“史笔”只要读懂小说的隐语,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一部书全是老婆舌头,全是讽刺世事,反面春秋也”。脂批中所谓的真有实事,不过是批书人的囫囵之语,真事指的是意为真,即用幻笔写真意。史笔为史意,而非史实。至于如何理解小说的“春秋”、“史笔”,我将另文解读。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
最新更新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合作与建议| 最新更新| 手机版|

Copyright © 2032 爱油菜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