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油菜中文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也说断头案:放飞的风筝背后

作者:葡萄牙月桂来源:书话红楼发表于:2020-03-18 15:07:55

  记不清是哪部电视剧里有个采花大盗田伯光,凭着鼻子的嗅觉就能知道附近有没有女子存在。到了《红楼梦》里,宝玉有其风范,看了一眼飘落到潇湘馆里的蝴蝶风筝,就能知道是他伯父小妾嫣红的风筝。这只书里第一个被放飞的风筝,在下文没了交代宝玉是根据什么知道是嫣红的,成了一个断头案。好在宝玉那货“天下第一淫人”,见了个美女就拿不动腿,连侄媳妇秦可卿也被他梦里意淫,当着母亲王夫人的面连金钏也敢调戏,背地里和伯父的小妾有什么拉拉小手唠唠小嗑的暧昧事儿,不用作者细说明说,读者也能心知肚明。可接下来关于放风筝的断头案就不是这么好理解了。
  本楼主不喜不藏着掖着,直说吧:有个帖子是@柳明兰 网友的《大观园里放风筝,预示着各人的命运》,她在那里很详细地介绍了黛玉宝钗宝玉宝琴探春等人放的风筝,并通过每个人的风筝来“索隐”他们的命运。她在帖子里给出了放飞的风筝的另两个个断头案的答案。一个是黛玉放的风筝是什么?柳网友根据嫣红是小妾,小妾的风筝飘落到了潇湘馆,来推断后四十回里,黛玉也是做小妾嫁给了北静王,也是一个王妃。探春是王妃放的是凤凰风筝,所以黛玉放的也是凤凰风筝。一个是探春放风筝时,天上来了一只凤凰风筝和一只喜字风筝铰在一起了,问那两只风筝是谁的?柳网友也给出了答案,凤凰风筝的妙玉的,喜字风筝是湘云的。
  楼主对这两个风筝“断头案”,不认同柳网友的观点。先说黛玉的风筝是什么?凤凰传说是世上最美的鸟儿,有百鸟之王的桂冠。象征着权力和华贵,也有婚姻美满幸福的寓意。探春这个人特别在意庶出的身份,处处要攀王夫人高枝,想着比别人出人头地,凤姐病了时还当家做主过,凤凰风筝非他莫属。黛玉是和宝玉一样,不提倡仕途经济的人,她怎么可能俗到去放一只都认为吉祥的鸟儿?再有作者也不可能让书里的几个裙钗放一样的动物风筝!楼主认为作者虽没明确写出来,在前面的铺垫中,我们已经知道了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就是为了还泪而生的,这么个悲剧人物看到什么都能伤感,她的风筝一定也是有悲情的动物。紫鹃在现场,那只风筝就是杜鹃鸟儿,作者不写是因为读者一下子就能想到黛玉和紫娟的感情深厚,主子做风筝第一个就是想到自己的好丫鬟的名字的鸟儿。
  关于不请自来的另两只风筝,柳网友推理出是妙玉和湘云的,这个妙玉放风筝有可能。但是,妙玉从品茶那回里就能看出她的超凡脱俗,她连黛玉都嫌弃俗,凤凰风筝黛玉都不会放,更何况槛外人妙玉呢?她要放也是放只仙鹤什么的来代表她出世不凡。湘云在大观园里没有住处,是客人,每次来不是和黛玉住一处,就是宝钗处,还有是贾母处暂住。她就是有风筝也是在她叔叔婶婶家,在贾府里就是要恶作剧,这么短的时间,你让她上哪儿弄一只风筝出来?这也就是作者没有写她放风筝的理由。退一步说,就是湘云出去找到了一只风筝,根据第五回她的判词,也不能是个喜字,而应该是只蜻蜓,取蜻蜓点水,虽美好时间短暂之意才能符合一开始给她定的结婚不久就守寡的悲剧调调。
  那么,这两只风筝是谁的?刘心武好像是说一只凤凰是南安王府的,南安老王妃上贾府其实就是相看探春,给他家的一个子孙订亲的。结果,朝廷要探春和亲,就是那个喜字的风筝,它的介入拆散了探春的姻缘,这三个风筝才铰在一起了。楼主倒不是看刘老师名气比柳网友大,抱他的大腿,而是刘的这个分析比柳网友的分析要有道理一些。
  本楼主是120回小说派,脑袋瓜子不灵光,迷糊派掌门人,智商欠费,写这个帖子是应“云二”外甥的我写放风筝他写猜灯谜之约,匆忙而就,还没来得及细想这两只突然出现的风筝是谁的?就是从小说结构来说,到了后半部,再继续安排吟诗作对,会对读者造成审美疲劳,作者要改变画风,让书里的人多些户外运动有立体感,所以在前八十回里就安排了放风筝一节,为后面的四美钓鱼做足了前戏,使得后面的内容和前面的不脱节。
  至于放飞的风筝背后,寓意着些什么?楼主认为是对一些没有在第五回游太虚幻境和第五十回(?)猜灯谜提示到的人物命运的暗示。这些人物是谁?楼主卖个关子,也留个断头案。预知在楼主心目中,和风筝相关的人物都有谁?下次分解(ò ó)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2 20:53:59

  清代“八凤冠”,都是皇后的遗物。。。
  




作者:messiyun 回复时间:2019-08-22 20:58:27
  红楼梦里面有个断头故事——探春的婚事,是贾政在哪回定下来的




作者:messiyun 回复时间:2019-08-22 20:59:01
  脂本支持者还可以讨论一下,探春到底嫁给了谁?




作者:messiyun 回复时间:2019-08-22 21:02:46
  放风筝的原文我还没有看过,看完再来留言。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2 21:36:17
  王熙凤此人不说她是谁,而让读者号她的脉。
  本人从“女先”说书时,下人说“犯了二奶奶的讳”号起。。。
  一是晋有王熙,世留医书《脉经》,而“石言于晋”。
  二是清有王熙,康熙时官至“太子太傅”,不是南京人,是燕郊人。
  三是康熙有熙,而宝玉“雏凤清于老凤声”。
  四是“凤求凰”,“高山流水”再不见“癞头和尚”。
  五是熙凤之病是“月经不调”。
  六是“脉”去“月”。。。
  七是。。。。。。。。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3 09:42:02
  “曹侯”因指的是“国风 曹风 侯人”,风俗已在甄娘子时发生变化,以小见大,国风已经变化。
  如果国风不变化,则石头可顺利补天,但是石头已经不能补天了。
  石头不能补天后,因其闺阁中历历有人,由此染疾。宝玉“血不归心”,可卿“沥血而枯”。
  贾母死时,只给宝玉留下了一件“雀金裘”的衣服,但是仍然被他人烧了个洞。此洞再难补上。
  因宝玉在家族中总能“心较比干多一窍”,春秋史记总是得“从了春”。有人就想了个办法,作无头的《螃蟹书》,重新给宝玉梳“小辫”,宝玉也忍了。
  谁知螃蟹肚子总不结子,爪子总长不长。家族重大仪式还得宝玉撑脸面。
  后来螃蟹产子了,不用宝玉撑门面了。
  可是好景不长,螃蟹子死了,又求宝玉撑门面。
  因为贾家是天下望族,宝玉撑门面之事,天下贾家的人都承认过的。
  没有时,找宝玉;有了时,弃宝玉。尽做些虚头巴脑,为人做嫁衣的事。
  又因为宝玉貌胜潘安,才过宋玉,颇有曹丕之风,招到子建的嫉妒,逼其解甲归田。
  历史已不是魏晋时,所以宝玉没能强过子建,曹风尽失。
  陶潜没那么胸怀,是被逼归隐的;宝玉也没那么大肚,更是被刀剑所逼出山门的。
  国风已变,梁上君子之风盛行,再到匾后匣子中取书,已是嘉庆铸币时代。
  因宝玉家历历有人,书香门第,他们为后人写了不少所谓的“小说”,如《西厢记》《牡丹亭》。。。
  有人说这些书是明代汤显祖写的,瞎了眼,汤显祖家里有十面亭子?主亭下曾经盛开过牡丹?!
  风筝,仍然在写国风之争,都是要上天的,无非宝玉家好风筝断线了。。。
  宝玉家女子的针线活终于断了,要换线了。
  换了谁呢?
  脂砚先生说,不好意思,可能嫣红写的是我。
  南安、北静有指示方位的意思,因书中人物关系,读者总是认为是小说,就不能知道南安着谁,北静着谁。
  譬如,如果作者写雍亲王,春秋史笔,就会写成东门璜大奶奶家的祖上也是积了阴功的;雍正住圆明园后,作者就会写西门家有个才高八斗的子建,最会煮豆子骗人。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3 10:20:06
  “留余庆,留余庆,巧遇恩人”。
  因圆明圆在中直线的西面,所以是西门余庆,简称“西门庆”。
  再因京中山势由西向东而落,是“龙之结咽”宝地,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在京中的“山东”。
  所以《金瓶梅》中的山东西门家,指的是禁城西门外的“余庆”家。
  “余庆”是有何典故?
  说来话短,那是康熙年间,京中地震,地陷东南,康熙老儿吓的不轻,在京中建了“燕京江南”,“二十二日是好日子”与老祖母孝庄一起搬家。。。
  甄士隐回忆往事时,那时甄士隐还小,一转眼甄士隐已年已半百。。。
  总之,皇宫西安,西安是指在京中中轴的西面安着。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3 11:57:35
  读者们大多连《红楼梦》的门都没见着,就喜欢胡猜“黛玉”如妾。宝钗如杨贵妃之“肥”,钗黛合一,黛玉最低也是贵妃。
  作者因不“穿凿”,用最低比喻黛玉的,而黛玉的第一喻意是“玉带”。黛玉如果不病,应该是什么,作者认读者去理解的。
  谁知读者根本不懂后宫妃子级次,更不懂如何从妃子变成皇后,所以也不知道刘姥姥是怎么变成皇后的。
  作者历史史笔混写混比,对应错一个人,书就很难读懂。
  谁知后人考据能力不足,大胆想象能力很强,总是喜欢当王婆给西门庆约潘金莲。




作者:柳明兰 回复时间:2019-08-23 12:02:54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

  //少时,菜已四献,汤始一道,跟来各家的放了赏大家便更衣复入园来,另献好茶。南安太妃因问宝玉,贾母笑道:“今日几处庙里念‘保安延寿经’,他跪经去了。”又问众小姐们,贾母笑道:“他们姊妹们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所以叫他们给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戏子,传了一班在那边厅上陪着他姨娘家姊妹们也看戏呢。”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请注意看这里,看看贾母是怎么说的: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当着南安太妃与凤姐的面,贾母居然说只让三妹妹陪着来。显然这两人都有默契,今天南安太妃要见的不大可能是探春。

  贾母是见惯世面的人,她这时应该已经料到南安太妃是冲着谁来的。所以让凤姐叫的是史,薛,林三人,探春只是陪着来的。然后,由于史湘云跟南安太妃早就见过,算半个熟人,且史湘云当时已经早有人家,南安太妃也不是冲着史湘云来的,最后,剩下的,就只有钗黛二人。




作者:柳明兰 回复时间:2019-08-23 12:09:25
  我认为南安太妃到贾府来看姑娘是冲着林黛玉来的,给他儿子南安王物色继室,但因为他年纪太大,贾府最后没有同意。

  书里面十五回提到南安郡王说他已经有孙子,但是七十一回提到的这个南安王应该是那个老南安王的儿子,老南安王应该去世了,这个新南安王是铁帽子王袭爵的,但仍然是有一个成年儿子的人了,所以年龄怎么样也会在四十开外。

  说明贾府给林黛玉寻人家,也不是完全没有挑选过的。




作者:柳明兰 回复时间:2019-08-23 12:14:34
  另外,贾府众人放的风筝都不是这些公子小姐们自己做的,而是贾府家人们孝敬过来的,例如晴雯放的风筝是赖大家送来的,宝玉的风筝是林之孝家的送来的,那些家人们做风筝哪分什么高雅还是俗气,她们给史湘云送大红喜字风筝是因为那一年史湘云可能要出嫁,史湘云害羞,不能当面放这个风筝,只好拿它去搞恶作剧。




作者:柳明兰 回复时间:2019-08-23 14:49:07
  (一)卫若兰射圃夺魁情留史湘云

  史家获罪,献出史湘云准备代公主去南交国和亲,以期求得朝廷赦免史家的罪过。

  史湘云的判词: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云散高唐,水涸湘江”,高塘神女朝云暮雨历来指男女情爱,“云散高塘”当是指夫妻情事的消失,“水涸湘江”简单说来就是湘江水干涸了,预示山穷水尽。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写到史湘云拣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从回目“双星”的字样看,这肯定是对她未来婚姻生活的暗示。那么她的配偶是谁?是宝玉吗?似乎是,其实又不是。有些研究者根据“庚辰本”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推断她可能同一个叫卫若兰的人结婚。

  卫若兰,前八十回仅提到过一次,是在第14回。秦可卿出殡,送殡官客甚众,书中列举“八公”之后,接着便写王侯或其子孙,最后才写到“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如此而已。由于卫若兰主要出现在八十回后,所以我们对他知之不多,但湘云嫁卫若兰应无疑。

  宝玉得到的金麒麟最后落到卫若兰手中也是可信的,宝玉对湘云说过这样的话:“你该早来,我得了一件好东西,专等你呢。”据此判断宝玉是将金麒麟赠予了湘云的,湘云得到这个金麒麟后,又不知经过什么途径,将麒麟又赠给了卫若兰,然后卫若兰一直佩带着这个金麒麟。

  种种推测既有可信之处,也有不少疑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发现。但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湘云是嫁给了卫若兰。与曹雪芹同时期的脂砚斋的批语是最可信的,只是由于全书的后半部佚失,我们无缘看到作者是怎么安排的,这不能不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射圃,本是一个名词,表示习射之场。但中国民间经常拿它它动词用,如端午与重阳的射圃习俗。古时军营里有些骑射训练比武的活动,也可以在射圃举行。。

  史湘云被皇帝定为南交和亲人选后,她之前的未婚夫卫若兰参加皇家射圃比武,获得第一名,成为南征南诏国的主将。临行前,他要求皇帝成全他与史湘云的婚姻,另寻和亲人选。皇帝爽快答应。

  红楼梦第七十回,大观园众人放风筝,史湘云放出的是一个大红喜字带响鞭的风筝,预示她的姻缘是皇家赐婚,而且规格相当高。

  设想史湘云原先作为南交和亲人选已经被皇帝认作公主,当他的前未婚夫卫若兰成为南征主将,请求皇帝成全他们的姻缘。国难当头,皇帝正是用人之际,乐得顺水推舟,以嫁公主的礼仪将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

  后40回写卫若兰娶湘云后不久就死了,湘云早寡。以此来印证《乐中悲》中“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但“云散高唐”和“水涸湘江”,一是用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的故事,一是用娥皇、女英二妃湘江哭舜的故事,都暗示湘云的夫妻生活没有白头到老。

  卫若兰的结局,前线兵败,南诏大举北上,卫若兰战死湘江。红楼梦故事讲明是未知何朝何代,唐朝曾经对南诏大举用兵,红楼梦故事很可能借用了这些史实。当然,如果一定要说故事发生在清朝,也可以影射三藩之乱。




作者:柳明兰 回复时间:2019-08-23 16:36:17
  (二)北静王为阻止妙玉和亲,请求皇帝赐婚
  贾府欲让贾宝玉娶穆妙玉,让贾宝玉写诗向妙玉表白,贾宝玉同意,但要求必须娶黛玉做妾。北静王求娶林黛玉,宝黛二人大闹一场,袭人担心了多年的丑祸终于爆发,刚刚收到贾宝玉甜言蜜语表白的妙玉不能面对,她大小姐说跑就跑,离开了贾府,准备乘船返回苏州。
  癸酉本说妙玉是为了礼让黛玉才跑的,我觉得这占不住脚。明明自己可以当大老婆,黛玉再怎么混也是小老婆,她凭什么要让?要跑?妙玉之所以要跑,纯粹是因为自己的洁癖。
  第七十回大观园众人放风筝,探春放风筝时,有一只凤凰风筝从别处飞来与探春的绞到一起,我认为就是妙玉的。当时三个绞到一起的风筝都试图收线,说明另两个风筝不可能是从大观园以外飞来的。妙玉放出来的是一只凤凰,说明她后来嫁的是一位王爷。这位王爷是谁呢?我认为是北静王。
  之前分析过,北静王是妙玉的表兄,类似于宝玉跟黛玉的关系。老太妃死后,妙玉的背景后台,主要就是这位北静王了。其实算起来,皇帝也是妙玉的表兄。妙玉逃离贾府,北静王哪有不去找的,找到了,劝她回大观园,她死活不肯回去。北静王无法,只好将她带回王府。
  妙玉的行踪被人报告皇帝,皇帝遣人到北静王府询问,更指妙玉牵涉某个旧案,水溶称自己与妙玉原是至亲,百般替妙玉开脱,来人向北静王透露,皇帝有意选妙玉为南交和亲之人。
  中国历史上,将罪王之女远嫁和亲是常见的。最著名的是汉朝的刘细君与刘解忧两位和亲公主。
  刘细君,汉江都王刘建之女,刘建于公元前121年企图谋反,后未成自缢。细君母以同谋罪被斩,当年由于细君尚小,因而躲过一劫。公元前117年,刘胥被封为广陵王,派人找到了流落民间的侄女刘细君。后汉武帝为了联合乌孙,元封六年,汉武帝封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
  刘解忧,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起兵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家族成为罪人。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将刘解忧封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之孙岑陬为右夫人。
  整个清朝的历史,和亲是个非常重要的议题,看看康熙皇帝嫁了多少女儿去蒙古。可以说,康熙皇帝所有的女儿,只要成年了的,全嫁到蒙古去了。其他王公贵族的女儿嫁到蒙古去的更是不计其数。
  雍正以后,有些公主不舍得往蒙古嫁,便十分不要脸地抢别人的女儿当公主。雍正皇帝至少抢了别人三个女儿,其中有一个还是前废太子的女儿,抢过来直接就封了公主。清朝的公主和亲主要是往蒙古嫁,《红楼梦》可能是为了怕当权的敏感,所以安排探春和亲的方向是南方多水的地方。
  妙玉作为获罪的穆王府遗孤,藏了这么久都没事,说明皇帝已经对她网开一面,不会再为难她了。如果皇帝后来要为难她,只能是还想利用她的剩余价值,就是想让她代公主去和亲。北静王是妙玉的表兄,他肯定想保护妙玉,他为了阻止妙玉和亲,能找什么借口呢?
  皇帝的使者来到北静王府,说奉皇帝的命令要带走妙玉,被水溶阻止。妙玉不想去和亲,每晚做噩梦,北静王为了安抚她,决定向皇帝提出求娶妙玉为侧妃,请求皇帝赐婚。
  也是因为被林黛玉拒婚心中郁闷,想着妙玉是自幼喜欢的女孩子,让她漂泊流离这么多年,心中十分愧疚。皇帝召见水溶,提出欲让妙玉前往南交国和亲,水溶说,自己从小与妙玉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希望娶妙玉做侧妃,请皇帝成全赐婚。皇帝听了心中很是不悦。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妙玉走火入魔的桥段,应该不是发生在大观园,而应该是发生在北静王府。妙玉从小多病,其实病根就在北静王身上,类似于黛玉多病,其实病根在宝玉身上。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3 17:38:14
  秦可卿死,作者作幻笔。
  真正的北静王是谁,作者用水溶衣着表达了一下。此人书中隐的很深,又出场太多,读者是认不出他的。
  秦可卿死时的水溶是谁?
  很高兴告诉大家是脂砚先生!
  宝玉见脂砚,怎么把脂砚写成了“水溶”?
  因为秦可卿不死,水溶的衣服应该是宝玉穿的。
  宝玉把脂砚比水溶,脂砚也会说宝玉胡闹——乱辈了!
  书中仍然要归结于宝玉,有珠,失珠,有衣,失衣,失带失簪。。。
  秦可卿死,宝玉一定是着素衣的。水溶再不讲礼节,也不会穿朝服送葬。
  脂砚因与乾隆很熟,宝玉不想曝露他,以免此书“碍语”被乾隆读懂后,也会龙颜大怒,追杀娇杏儿子的!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3 18:06:22
  珠虽珍,不珍之,也是珠。
  珍虽珍,若无珠,珍也空珍。
  作者文字水平太好,受过“太子太傅”级的“儒生”教学,比什么江南曹家水平高多了。首学国风,不乱走一步。
  现代版本的《英雄》写的是秦王见荆轲,能让他近一射之地吗?
  那才是小说,是电影,是虚张夸演的艺术。
  黛玉近贾母身,作者用史笔实笔!
  贾母几个儿子的老婆,都不能近贾母身的,只能远远坐坐,与贾母“谈天说地”。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3 18:48:26
  金圣叹说,吾读《左传》,知有曲笔。
  《红楼梦》写“十二支曲”,仿佛《左传》。
  大家记得经典画面,宝玉与黛玉读《西厢记》,两人红了脸,两人脸红了。
  世人读书上,以为宝玉黛玉在读《西厢》之书?
  实不知,宝玉黛玉在读后人写他们的书。。。
  很幻。。。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3 19:06:18
  作者说,保连登。
  因湘云“夹舌子”。后人读成《宝莲燈》。
  现代人李纹,真的唱出《想你的三百五十六天》。
  后人考据,李纹是李纨的侄女。。。。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4 08:22:13
  《红楼梦》书中有很多书。
  《孙悟空大闹天宫》已经点明,用天宫比皇宫。
  《山门》指五台山,五台山在大清时是皇家佛寺,康熙曾与皇太后去过一次。《红楼梦》书中写贾母若高兴,宝玉陪贾母上五台山,实笔写出大清皇家规矩,写的极其准确。
  读者们根本不懂历史,不看戏剧,不知《红楼梦》在说何事。
  《红楼梦》书中早留下证据,只是读者总以为皇帝难见,还以为宝玉家是江宁曹家这等下等人。
  贾赦为什么是大将军?因为贾赦过去爵位太高,一下子夺爵了,按大清皇家的规矩,只能算个将军,再也不能小了,再小就出麻烦了,就是小说了。
  秦可卿死,最遭殃的是贾蓉,捐了个尉级官,从武官最低级的,大清皇宗室有从尉级干部干起的吗?!奇怪不奇怪,不奇怪,大清时都以为宝玉读书,后四十回去科考了,谁知宝玉当兵从武去了。
  读书非要科考文职吗,不能考武科?
  人家贾芸就是两手学的,不读书时学射鹿。所以宝玉也是一身好功夫的,也是有霸王举鼎之力的!
  如何得知?我们再来看《绣像红楼梦》,元春的眼睛是“双瞳”!
  读书要仔细,看画也得仔细,元春旁边立的宝玉,眼睛也是“双瞳”!
  康熙仿舜南巡,舜是“双瞳”。当然《史记》中项羽也是“双瞳”。
  宝玉当然不“穿凿”比舜了,但是“意淫”过了的!读者们根本不知宝玉“意淫”的是何事,宝玉要“十三岁行幸”。弘旿为什么说书中有“碍语”?因为康熙是十三岁行幸的!这样的书,只有宝玉写才不犯“文字狱”,他人若写,就算跑到爪洼岛,大清皇族人也要捉拿治罪的。
  宝玉最终命运如项羽,《史记》中司马迁对项羽评价很高,并非后人以为的刚愎自用,“天要亡项羽”,宝玉也没办法。
  后来京中街头那个“打耍卖艺”的就是宝玉,压轴戏是举大鼎!力拔山河兮,宝玉也!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4 10:22:58
  因为宝玉素仰如国风 曹风 侯人一般的“曹雪芹”,所以把《红楼梦》比喻成《曹雪芹》。后人以为曹寅又富且贵,谁知《红楼梦》书中宝玉的表兄薛蟠家珍珠如土金如铁,整个京城中都知道他是“呆霸王”,也能举鼎的,不然见黛玉时不会酥的!
  问题出在何处?
  “江宁乙卯科进士贾敬”!
  很多读者只知道书是乾隆朝流传的,死活要考证“后乙卯年”,而宝玉写的是康熙乙卯年!
  大清文化人多,一读“乙卯年”发现书写错了,当年没有科考!后人当然也人云亦云,一口咬定当年没有科考。
  由此,《红楼梦》就变成小说了,认为曹雪芹在做梦,江宁织布家的在做皇帝的春秋大梦。
  宝玉写“江宁乙卯科进士”在忽悠雍正和乾隆,天下当然没有几个人能懂!
  宝玉说,大清康熙乙卯年,天下没有科考,只有一次殿试,最高级的科考,知道谁入选了吗?!
  天下读书人这才如梦方醒,原来还有直接殿试啊,怎么没有想到呢?!
  贾雨村考的就是殿试!
  此人既没经历乡试,也没经历省试,忽然就要上京,且康熙五十六年八月十六日根本没有全国科考。殿试时,康熙见贾雨村长的一表人才,大笔一挥,钦定贾雨村入选补缺!
  贾雨村任什么入选的?
  读者又忘记了一件事,娇杏生了个儿子,贾雨村有儿子了!
  龙颜也不大怒了,而是龙颜大喜,决定贾雨村同志入选,补应天府知府的肥缺。宝玉家的门生贾雨村当官就当的是知府,比曹寅官大的多。
  所以宝玉天天哄老太君高兴,让她也提携提携。
  一日老太君对宝玉说,皇上答应了,他宾天后,你当皇上如何?!
  宝玉大叫好啊好啊,一醒,原来是一梦。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4 11:50:28
  @文玉鉴77
  此帖中,本人的帖子内容最好看,有新“脑子急转弯”内容。
  特别是“重瞳”,只有本人这样“大师”级的人物才会细看。
  “太虚幻境”不虚,所以元春、宝玉“重瞳”也是顺“理”成章!
  《绣像红楼梦》中,元春的画意在此帖中点醒一下,免得集中说,别人学了知识。
  “乙卯科”此帖中说的也多,相信只有你懂,与他人说如对牛弹琴。

  另:
  葡萄牙月桂 这个你的小师妹,是读一百二十回的小说派,但是她小小说写的好,如果她学会“范淑”作诗了怎么办?!那么她的文风会大变,会写一种如幻不幻的文字,也就是说,如诗般的比兴!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4 12:55:15
  听说近日有一部儿童动画电影叫《哪吒》。
  哪是哪,洞庭湖里吹喇叭(哎哟,本人忘记说了,怀古诗中的笛儿对喇叭,猜什么谜啊,作者在画一胡打十八茄的乐器),属宫廷乐器。
  曹寅能写出《胡打十八茄》?
  曹寅的文化根本不够写《红楼梦》中的哪吒!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5 09:44:44
  @文玉鉴77:
  读书如读诗,最懂是会意。
  王熙凤为什么说秦钟是“哪吒”?
  李靖有三个儿子,金吒、木吒、哪吒。按理,哪吒应该叫水吒,是水容。
  李靖又不是皇帝,凭什么儿子们要称太子?
  而东海龙王是有宫的,所以敖丙才是三太子。
  都是三太子,结果哪吒战斗指数超强,扒了敖丙的皮,抽了他的筋。
  此神话故事与《红楼梦》中宝玉有何关系?
  因为宝玉是哪吒,应该是三太子!
  王熙凤害尤二,本人开始也想不通在说何事,忽然想到进入乾隆年总要有点事的,原来永琏死了,乾隆用太子礼制葬的,又在干偷掖私携之事,没有明明德。
  王熙凤逼的乾隆不敢再立太子,这才是事因。
  永琏一死,整个大清皇族一看,只有宝玉才是正宗之人!
  乾隆当然也看出此事,所以大发醋意,不认宝玉了。
  宝玉由黄带子换成了红带子,书中早有伏笔。
  也就是由爱新觉罗氏变成了觉罗氏,真是可气可笑。所以金圣叹死,被杀头后还能说话——金头掉了——如何不让圣祖叹惜?!
  作者如实而写,娓娓道来,丝毫不差。
  树倒猢狲散出的人很多,他们把天下诗词歌赋文改完,目的只一个,宋二世已亡,没有大宋皇帝了!
  大清自定鼎79年后,没有皇帝了。
  书写七十九回太明显,所以加一回八十回王熙凤之叹!王熙凤骂乾隆才是天下第一醋妇!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5 10:24:05
  @文玉鉴77:
  有人说能不能编点后来的故事?
  不好编啊。
  宝玉给乾隆开出了“疗妒汤”,乾隆喝了几十年,醋意仍然不减。
  宝玉闲来无事,改写《西游记》,说取个经怎么这么难呢!
  宝玉升仙后,宝玉后人已把宝玉比成了救世神仙。如:韩湘子,敬他能避痘瘟。
  宝玉家虽然也有些夭的,毕竟少,家里人出痘都很顺利,不像永琏、永琮,出不了痘。
  清中期,有本《老残游记》,书中借明写清,真正的意思是说明代怎么没有了个建文皇帝呢?万历年间事真奇怪,用万历年在写弘历年,为了算时间用。书中隐晦写出大清明面上有个皇帝,背下里才有个真正的皇帝。




作者:大钟919 回复时间:2019-08-25 11:22:07
  早上好,一声问候!
  回来了,倍感亲切!




作者:尚春元 回复时间:2019-08-25 13:25:36
  @花花不乃 2019-08-24 11:50:28
  @文玉鉴77
  此帖中,本人的帖子内容最好看,有新“脑子急转弯”内容。
  特别是“重瞳”,只有本人这样“大师”级的人物才会细看。
  “太虚幻境”不虚,所以元春、宝玉“重瞳”也是顺“理”成章!
  《绣像红楼梦》中,元春的画意在此帖中点醒一下,免得集中说,别人学了知识。
  “乙卯科”此帖中说的也多,相信只有你懂,与他人说如对牛弹琴。
  另:
  葡萄牙月桂 这个你的小师妹,是读一百二十回的小说......
  -----------------------------
  免得集中说,(怕)别人学了知识?!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5 16:28:17
  @谁知脂砚是湘云:
  《红楼梦》书中已含自证,不用胡适、周汝昌去“胡诌”。
  胡适个大骗子是个奸臣卖国贼,呼喊周汝昌上贼船。
  周汝昌一听就信了,装得很会格物考据,越扯越远。今天捏鼻子哄眼睛,明天闭眼睛说鼻子,两人如西门庆遇潘金莲,作“国风”之淫。
  可惜,悟空的棍子一下就能把他们打晕头。
  两个“红学”的跳梁小丑,经不过西门庆袴下之物的!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5 17:17:36
  《哭红》。。。
  贾母:黛玉啊,你娘怎么死了。。。
  黛玉:唉,老祖母“棍子功夫”使的好啊,别提了。
  《林海雪源》中老杨问杨,“座山雕”啊“座山雕”,小师妹,你娘怎么死的?!
  小师妹:那年雪大,娘亲掉到天涯下。。。
  杨子荣:从今后,没有雪,也没有匪,这是人民的天下。。。




作者:sunblue666 回复时间:2019-08-26 07:57:24
  后文实在寻不出更多证据来验证!就放风筝一事而言,从个人的性格猜测风筝的类型是对的!好像不能有一种统一的说法。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6 11:52:30
  @谁知脂砚是湘云
  “谁非过客,花是主人”。
  本人不知你要表达的是《红楼梦》书的观点争议问题,还是个人情绪问题。
  如果你与周汝昌有关系而继续在研读《红楼梦》,又受不了网上他人的愤慨之语,想必也是心里难受。
  如果你是读弘时的,本人说你读错了一定有证据的。
  《红楼梦》是因为还想谋反,所以作曲笔,其它事情很多用的是实笔,只要下工夫,是找得住很多资料证明出作者在什么地方,在和谁说话,说的是何事。
  本人不想为网友提供重要资料。
  书是结连环的,破解一人,书能全破的,只是不能知道作者到底在说什么。因为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
  书中写了贾敬服丹死的,锁定了他,大清皇家关系只需要上网查查名字就行了。
  如果想深入了解《红楼梦》,多学学诗,明白作者为什么总是用第一表达心意。




作者:大钟919 回复时间:2019-08-26 16:22:43
  学习品读,欣赏支持!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6 17:33:39
  文玉鉴对《红楼梦》已具有求证式的见解,她对读者解读《红楼梦》最大的帮助是提出了“香草美人”。
  这一关对绝大部分读者来说,很难意识和认识到的!
  而这一关过后,才是格物,格物对应后是“收”,所以有的读者即使看到贾敬仿佛是谁,但是仍然不知道怎么去读这样的书。
  简单地说,书中的女性都不是女性。
  十二钗都是男性。
  没有什么男欢女爱,所以无一句之淫。读者读的是作者的幻相。
  曹雪芹不是作者,曹雪芹是作者心中的神!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7 10:24:24
  @文玉鉴77:
  《红楼梦》中曹雪芹是谁,作者得自证。天下那么大,曹雪芹的名字写在哪里?!
  碑上刻的,读者们不认识。但是曹家是天下望族,总有个家谱吧。
  家谱大家都知道是怎样记辈分、名字的。
  所以查查曹家家谱不就知道曹雪芹是谁了。
  后人也查过,没有此人。
  咦,把百家姓查完,看有没有叫赵芹、钱芹、孙芹、李芹的。
  经过作者介绍,贾家有个人,名贾芹。
  贾芹是谁呢?
  不用费力查家谱,贾家家谱中没有叫贾珍、贾宝玉的。
  作者早说过,他的姓不在百家姓中。过去名字都起的乱七八糟的,如努尔哈赤、皇太极、代善什么的,后来玄烨认为起名字要起“两字”才好听。玄烨大名要避讳,但是人家有“表字”叫“康熙”,死后还个表字叫“圣祖”。其他人就挨个个表去,亲啊、郡啊、贝啊、将军啊什么的。没有表字的,说明地位低。
  表字不同,穿的衣服也不一样,康熙穿龙袍,其他的依次递减。革爵的穿素衣,从科考,考上一品的,胸前是“鹤”的补子。
  从武得从尉级干部做起,立了大功,最高能混到亲。若是有李世民的胆,可以混到皇帝。要么学外戚王莽,建立新朝。
  路也指了,河也指了,只看你走水路还是走旱路。是鼠胆之人还是牛心之人。
  胤禛就很有本事,乘家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了。其儿子中,一表人才的是宝亲王,也就是后来的皇帝乾隆,大清定鼎后的“四儿”,从皇太极称帝算,叫“五儿”。
  书中为什么要狗扯羊腿从定鼎后说起呢,因为赫赫扬扬是正式定鼎后才般配的。
  雍正称帝后左腕写了卷楷书,大家都说不对;雍正又右腕写了卷草书,大家还说不对。
  雍正问大家怎么写才对呢?!
  大家说左腕写楷右腕写草的一体卷子,才是好卷子。
  雍正十分无语,只好亮出“鹡鸰珠”,问大家见过这个吗?!
  比什么不行,与宝玉比玩珠子。
  宝玉说,我给大家讲个玩珠子的故事。
  从前有个宝玉,小时候就是玩珠弄玉之人,玩了三五一十五年,珠子玩没见了。
  完了?完了。
  不对啊,珠子是不是有人拾了去?!
  对,您说的很对。
  再写玩珠子,没多大意思,不如写玩鸟?!
  从前有个熙凤,呵护着一群鸟,每到春天在河之洲上的雎鸠关关的叫啊,熙凤都知道它们叫的什么意思,十年后,洲上鹡鸰叫的惊心,熙凤带着百鸟远飞了。
  飞了?飞了。
  是不是飞到梧桐树上歇栖了?!
  没有,她也想凤求凰,寻了十二年多,结果凰来时,被房上兽咬死了。
  死了?死了。
  后来,宝玉心烦时就吹柳笛儿,谁知金人头领不爱听笛爱听琴。宝琴来了后,宝玉婚事成了一朵岫烟。
  宝玉踏上岫烟到天上,一曲箫湘子,听的人间多少人流泪。
  每到春江花月夜,宝玉的笛声就会从天上传来。。。
  仙了?仙了。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8-27 18:19:19
  仙了?仙了。
  不了也要了。
  很多小说中,才子佳人终成眷属,那是小说
  《红楼梦》真正结局写得很巧妙,“雨中画蔷”是他们的结局。
  一遍嘻笑中,大家都成“野驴子”了。
  忽然想到张贤亮的《绿化树》。
  “正月的女人二月的猫,三月的驴子满滩嗷。。。”
  书中大观园中的洲、坞、楼、轩真的是“幻境”?!它在什么地方呢?!
  《牡丹亭》中丽娘的老师讲了国风第一首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小春香问老师,雎鸠怎么叫的,老师说,关关。春香说好好的雎鸠为什么要关关呢。老师说雎鸠的叫声真的是关关。
  禅语。小春香问的“关”是“关了门”的“关”。
  《红楼梦》曲悲,自黛玉宝钗与宝玉解禅意后,书中黛玉真的哭的少,笑反而多。
  《游园惊梦》,游的是何园,惊的是何梦。
  作者写实很大胆的,史实是那样,写了后大清满族年轻人一读就哭,比黛玉涕泪流的还多。。。




作者:zgsxsltsj 回复时间:2019-10-18 12:31:13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
最新更新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合作与建议| 最新更新| 手机版|

Copyright © 2032 爱油菜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