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春词翻译赏析_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和乐天春词》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古诗全文如下: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前言】
《和乐天春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友人白居易的《春词》创作的一首和诗。此诗抒写宫怨闺情,但与其他同类诗迥然不同,描写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只能百无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引得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情景。诗人通过对宫女神态的传神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诗意别出心裁,富有韵味。
【注释】
⑴春词:春怨之词。“春词”为白居易原诗题目。
⑵宜面: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一作“粉面”。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⑶蜻蜓:暗指头上之香。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翻译】
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
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的,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
无相关信息
- 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满载一船秋色 平铺十里湖光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徐俯《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 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 范成大《横塘》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雨垂杨系画船
- 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 李白《山人劝酒》春风尔来为阿谁 蝴蝶忽然满芳草
- 王维《陇头吟》陇头明月迥临关 陇上行人夜吹笛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村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 王维《青溪》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 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 晚凝深翠拂平沙
- 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 无限春风来海上
- 白居易《春风》荠花榆荚深村里 亦道春风为我来
- 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 袁枚《春风》春风如贵客 一到便繁华
-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梦回人远许多愁 只在梨花风雨处
- 李慈铭《朝中措·一年无事为花忙》桃先桃后 梅棠杏李 次第丁香
-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
- 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雁书不到 蝶梦无凭 漫倚高楼
-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巴陵无限酒 醉杀洞庭秋
- 王昌龄《送狄宗亨》秋在水清山暮蝉 洛阳树色鸣皋烟
- 吴文英《瑞鹤仙·秋感》念寒蛩残梦 归鸿心事 那听江村夜笛
- 杜荀鹤《送人游吴》遥知未眠月 乡思在渔歌
-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千里江山寒色暮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 叶梦得《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缥缈危亭 笑谈独在千峰上
- 杜甫《十六夜玩月》旧挹金波爽 皆传玉露秋
-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千里共如何 微风吹兰杜
- 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明月净松林 千峰同一色
-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依稀记 曾请缨系粤 草檄征辽
- 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 直下江千尺
- 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多少六朝兴废事 尽入渔樵闲话
- 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自歌自舞自开怀 无拘无束无碍
-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 寇准《书河上亭壁》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
- 朱熹《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 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 白居易《微雨夜行》漠漠秋云起 稍稍夜寒生
-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