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山房春事二首》数枝门柳低衣桁 一片山花落笔床
《山房春事二首》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两首七言绝句。第一首诗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此诗写景细致,语言朴素自然。第二首诗写梁园的春景,看似怀古,实为感时。前两句从正面极写园林之萧条,后两句通过庭树春日发花写绚烂的春景,从反面来加以衬托,表达了诗人的伤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感情沉痛而出语含蓄。
名家点评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虽气格甲索,却自流丽。
明代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人去花在,情景凄然。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余谓“庭树”一联本嘉州绝调,后人为优孟者,家窃而户攘之,遂以此为套语,惜哉!
清代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不知”、“还发”,多少宛转。
清代黄生《增订唐诗摘钞》:此调开中唐几许法度。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后人袭用者多,然嘉州实为绝调。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神韵天然。
清代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庭树”二句极意翻新,作诗皆当如是。
清代朱宝莹《诗式》:“还发”二字与上“不知”二字,一呼一应、开合相关。此首前两句就题起,实写法,后两句从题外另生一意,虚写法。凡落笔总宜子虚处摩荡,所谓“意翻空而易奇,语征实而难巧”也。(品)悲慨。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此诗从萧条中想见繁盛,不言人之感慨,似写树之无情,使人诵之,自然生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柔日光暖满目荡漾春光,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
门前的几枝柳条低拂着衣架,一片山花飘落在了笔床之上。
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注释
山房:营造于山野的房舍、别墅。春事:春色、春光。
恬:这里指风柔和。
衣桁(héng):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发:绽放。
赏析
第一首诗切合题意,纯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作者先写近景,在他笔下,春风是柔和的,日光是温暖的,春意盎然。第二句选取了春天里很有代表性的生命:蝴蝶和蜜蜂,作者没有描写它们忙着采蜜的景象,而是写了它们误入厅房,并着一“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进一步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第三、四句转入写静景,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飘舞,低过了晾衣的横木,在风的吹送下,一片山花落在了笔床上。虽是静景,但作者却是动静结合的描绘——两句都与风有关,而并没有直接写风,可见作者观察细微而笔力不凡。
第二首诗是吊古之作。梁孝王曾在梁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诗人在远望以后,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就象听到丁丁的伐木声,更感到山谷的幽静一样,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梁园已改尽昔日容颜,春花却依旧盛开。“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此时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
作为一首吊古之作,梁园的萧条是诗人所要着力描写的。然而一、二两句已经把话说尽,再要顺着原有思路写出,势必叠床架屋。诗人于紧要处别开生面,在画面的主题位置上添上几笔艳丽的春色。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笔法不同,色调各异,然而又并非另起炉灶,“庭树”与“飞鸦”暗相关合(天空有鸟,地上有树)。篇末以“旧时花”遥应篇首“梁园”,使全诗始终往复回还于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情之中。历来运用反衬手法表现吊古主题的作品固然不少,但有如此诗老到圆熟的,却不多见。▲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春事有关,但内容与情调很不一致,可能不是同一时间的作品,不能算作组诗,只是编辑者的凑合。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秋,岑参由匡城至大梁。次年春,游梁园,第二首诗即作于游梁园后,而第一首可能作于此前。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名家点评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虽气格甲索,却自流丽。
明代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人去花在,情景凄然。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余谓“庭树”一联本嘉州绝调,后人为优孟者,家窃而户攘之,遂以此为套语,惜哉!
清代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不知”、“还发”,多少宛转。
清代黄生《增订唐诗摘钞》:此调开中唐几许法度。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后人袭用者多,然嘉州实为绝调。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神韵天然。
清代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庭树”二句极意翻新,作诗皆当如是。
清代朱宝莹《诗式》:“还发”二字与上“不知”二字,一呼一应、开合相关。此首前两句就题起,实写法,后两句从题外另生一意,虚写法。凡落笔总宜子虚处摩荡,所谓“意翻空而易奇,语征实而难巧”也。(品)悲慨。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此诗从萧条中想见繁盛,不言人之感慨,似写树之无情,使人诵之,自然生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柔日光暖满目荡漾春光,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
门前的几枝柳条低拂着衣架,一片山花飘落在了笔床之上。
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注释
山房:营造于山野的房舍、别墅。春事:春色、春光。
恬:这里指风柔和。
衣桁(héng):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发:绽放。
赏析
第一首诗切合题意,纯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作者先写近景,在他笔下,春风是柔和的,日光是温暖的,春意盎然。第二句选取了春天里很有代表性的生命:蝴蝶和蜜蜂,作者没有描写它们忙着采蜜的景象,而是写了它们误入厅房,并着一“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进一步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第三、四句转入写静景,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飘舞,低过了晾衣的横木,在风的吹送下,一片山花落在了笔床上。虽是静景,但作者却是动静结合的描绘——两句都与风有关,而并没有直接写风,可见作者观察细微而笔力不凡。
第二首诗是吊古之作。梁孝王曾在梁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诗人在远望以后,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就象听到丁丁的伐木声,更感到山谷的幽静一样,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梁园已改尽昔日容颜,春花却依旧盛开。“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此时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
作为一首吊古之作,梁园的萧条是诗人所要着力描写的。然而一、二两句已经把话说尽,再要顺着原有思路写出,势必叠床架屋。诗人于紧要处别开生面,在画面的主题位置上添上几笔艳丽的春色。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笔法不同,色调各异,然而又并非另起炉灶,“庭树”与“飞鸦”暗相关合(天空有鸟,地上有树)。篇末以“旧时花”遥应篇首“梁园”,使全诗始终往复回还于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情之中。历来运用反衬手法表现吊古主题的作品固然不少,但有如此诗老到圆熟的,却不多见。▲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春事有关,但内容与情调很不一致,可能不是同一时间的作品,不能算作组诗,只是编辑者的凑合。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秋,岑参由匡城至大梁。次年春,游梁园,第二首诗即作于游梁园后,而第一首可能作于此前。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最新推荐
- 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满载一船秋色 平铺十里湖光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徐俯《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 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 范成大《横塘》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雨垂杨系画船
- 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 李白《山人劝酒》春风尔来为阿谁 蝴蝶忽然满芳草
- 王维《陇头吟》陇头明月迥临关 陇上行人夜吹笛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村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 王维《青溪》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 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 晚凝深翠拂平沙
- 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 无限春风来海上
- 白居易《春风》荠花榆荚深村里 亦道春风为我来
- 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 袁枚《春风》春风如贵客 一到便繁华
-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梦回人远许多愁 只在梨花风雨处
- 李慈铭《朝中措·一年无事为花忙》桃先桃后 梅棠杏李 次第丁香
-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
最新更新
- 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明月净松林 千峰同一色
-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依稀记 曾请缨系粤 草檄征辽
- 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 直下江千尺
- 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多少六朝兴废事 尽入渔樵闲话
- 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自歌自舞自开怀 无拘无束无碍
-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 寇准《书河上亭壁》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
- 朱熹《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 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 白居易《微雨夜行》漠漠秋云起 稍稍夜寒生
-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
- 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诗万首 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
-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 青海际
- 白居易《秋雨夜眠》晓晴寒未起 霜叶满阶红
- 周邦彦《过秦楼·大石》叹年华一瞬 人今千里 梦沉书远
- 陆龟蒙《丁香》江上悠悠人不问 十年云外醉中身
- 杨万里《稚子弄冰》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 黄庭坚《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 短笛横吹隔陇闻
- 薛昂夫《西湖杂咏·秋》疏林红叶 芙蓉将谢 天然妆点秋屏列
-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