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油菜中文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有才子曰

白居易《春风》荠花榆荚深村里 亦道春风为我来

作者:白居易来源:大知书院发表于:2024-04-08 07:33:18

春风
白居易唐代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春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梅花、樱花、杏花、桃花、梨花在春风中纷纷开放,后两句写深村里的荠花、榆荚也欢呼春风吹来,表达了诗人喜迎春色的愉悦。同时借物咏志,暗含对不平等的等级制度的不满,希望统治者不要有所偏私。全诗通俗易懂,清新自然,运用拟人手法,将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富于情韵。

词语注释

⑴先发:最先催开。苑(yuàn):畜养禽兽并种植林木的地面。多为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⑵次第:依次,一个挨着一个。
⑶荠花:荠菜花。荠菜即今田边地中生长的一种野菜,又叫荠荠菜,嫩时可食。榆荚:榆树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⑷我:指荠花、榆荚,此处暗指地位不高的人。

白话译文

春风刮起,先吹开了苑中的梅花,紧接着樱花、杏花、桃花、梨花都相继开放。
就连那树边的荠花和生长在深村里的榆荚也好像在说,春风是为我而吹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当时白居易在洛阳任河南尹。不管是名卉还是野花,春风对待它们都是平等的,不会厚此薄彼。诗人由此写下这首诗,寄托了对统治者重用人才、不要有所偏私的愿望。 [3] [6]

文学赏析

这首诗写春风骀荡,化育万物,表达了诗人喜迎春色的愉悦。同时借物咏志,表达了对社会上不平等的等级制度的不满。
前两句写春风中纷纷绽开的花朵。春风吹来,院中早梅先响应春的气息,率先绽放;受到梅花的吸引,樱花、杏花、桃花、梨花纷纷开放,瞬间成就了百花争艳、春意盎然之机。它们就像大大小小的官员,沐浴在皇恩中。但是,它们受春风青睐的程度还是有差别的,这表现在开花顺序有先有后。一个“次第”形象地折射出人世间等级制度的繁琐森严。
后两句写深村里的荠花、榆荚,欢呼春风吹来。它们在人迹罕至的幽深巷陌中,像下层百姓一样无人问津。荠花、榆荚自作多情地认为春风是为自己而来,这还说得过去,因为春风虽未能不偏不倚,却最终无一例外地吹拂过每个角落;而平民百姓却往往连皇恩的残渣余唾也享受不到,对比之下,更显出人世间的不公平。这两句移情于物,使物境人格化,将无情的自然景物写得充满感情,周身灵动,鲜活跳脱。白居易《杨柳枝词八首·其三》云:“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立意、手法均与“荠花”二句相同。一写婀娜柳枝勾引春风,一写荠花榆荚喜迎春风,皆从春风写意,又同赋物以情,景随情化,写来形象生动,富于情韵。
这首诗运用的艺术手法自然、清新,且通俗易懂,皆为春日即见之景,只是在这景致之中,诗人加入了自我角度的观看心情。诗人写春风,不写风势风向,而写风吹到之后的变化,显出春风的作用和特点。一是万物复苏,百花争艳,都以为风是专为自己而来,用拟人手法,活泼新颖;二是动态毕现,风到花开,诗人写了七种植物,都开了花。这使得诗虽浅显,但情绪饱满,其所状之景,所抒之情尤显春日生机。

名家点评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刘逸生《唐人咏物诗评注》:咏物诗难得带有哲理。此诗先写春风来时百花争发,似是平谈无奇;下面笔锋一转,却以荠花、榆荚都齐声自称“春风为我而来”,翻空作结,便引人许多联想。世人也有许多类似荠花榆荚的,其实“春风”何尝有意理会他!想来既可笑,亦可哀,亦可叹。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