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油菜中文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随笔札记 > 文化杂谈

南北朝:战神横行于世的日子

作者:泉印眼镜蛇来源:大知书院发表于:2020-05-12 18:15:21

  一提起隋朝,大家首先就会想到著名的昏君杨广先生了,该先生不仅将一个空前强盛大帝国给祸败的七零八落,还留下无数的野闻轶事。但是,对大帝国开创期那段铁骑胡风席卷大地、战神肆虐英雄群起的峥嵘岁月,却少人关注。

  本书从北魏末期开始,在古代王朝兴废过程中,一个新王朝的诞生肯定面对的是一个旧王朝的背影。

  南北朝是一个空前混乱的时代,长时间沉浸在文明礼仪生活中的汉人突然被胡骑铁马冲的七零八落,逃走的,偏安江南,继续勾心斗角,继续上演汉人独有的权力斗争王朝更替。留下的,受尽屈辱,这一段历史是汉族血泪史,北方游牧民族的残忍嗜杀达到定点。

  五胡乱华之后,终于有了一段相对安静的日子,北魏几个皇帝还是相当能干的,特别是北魏孝文帝,这位历史上传颂的英明君主,他清醒地认识到本民族的文明状况的落后,对被歧视欺压的汉人格外怀柔,并勇敢地排除阻力开启汉化改革。

  北魏一度实现国富民强胡汉乐业的局面,南北朝的混乱也一度得到喘息的机会,可历史终于还是无情地拐向另一个深渊,那就是著名的荒淫无德胡灵太后的出现,北魏残酷的杀子立母制度,还是没能阻止这个历史的偶然,这个历史的偶然产物却给北魏带来毁灭性地打击。

  胡灵太后的荒淫无耻地统治下,北魏天下走向了空前危机,游牧民族的野性被激发,六镇大起义拉开了壮阔的序幕,在武川与怀朔,冲起一批震古烁今的英雄豪杰。武川和怀朔,这两个军神的故乡,被牢牢地铭刻在历史长河中,他们的代表人物裂解了北魏,后来又融合于大隋,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这也是本书的叙事线索。

  六镇大起义的混乱局面终结于军阀贵族尔朱荣手里,很可惜,尔朱荣只能与当年的楚霸王项羽一样,只能建立起与武夫相称的功业,最后终究要把大好河山拱手让人。

  尔朱荣的大旗倒掉之后,他旗下的两支力量脱颖而出,一个有着深厚的怀朔背景的高欢集团,一个是有着武川背景的贺拔岳军团。贺拔岳兄弟辉耀古今的将星,在历史的进程中也积极组织起属于自己的势力建立起傲人的军功,贺拔胜更是让人仰慕的猛将,可惜,贺拔氏兄弟同样没有开创更大功业的胸怀,他们只能作为一代战神存在,终于,武川军事集团的武装转到了宇文泰手里。

  在宇文泰手下,活跃着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有几个人是很值得一提的,因为从我们后人的眼里,他们确是不寻常。这些人是李虎、独孤信、杨忠,这三个人的关系也格外有趣,李虎与独孤信属于同僚,年轻时候关系就不错,在宇文泰手下都做到柱国的高位,而杨忠则是独孤信的部下,在那个时代,这种部署关系很重要。宇文泰曾经要求军队部卒都要与将军同一姓氏,以虚拟的种姓关系来巩固部队的这种隶属,保持高紧密度的军事组织。

  让我们今天看来比较传奇的是,独孤信将一个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儿子,一个女儿嫁给了李虎的儿子,另一个女儿则嫁给了杨忠的儿子,这个姻亲关系连接的让现代人看了格外称奇。

  宇文泰是大家长,他的儿子宇文毓后来做了皇帝,独孤信家的第一个皇后女儿便登上历史舞台,第二个做上皇后的就是杨忠的儿媳妇,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了,有这么两个不同朝代做皇后的女儿已经是鲜见了,没成想隋朝二世而亡,而崛起的大唐开国皇帝就是独孤信的外孙子李渊,李渊称帝之后赶快尊奉自己的母亲为皇后,独孤家的三个女儿三大皇后而又分属不同政权,真是让人称奇,至少我,是很佩服独孤信先生的眼力的,老小子看的真准。

  这也勾勒出一个脉络,周、隋、唐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皇权基础都是武川军事贵族集团,一脉相承,演变下来的,而且还有扯不断理还乱的各种亲戚关系。

  所以说,虽然隋朝的开国君主是杨坚,可建立起杨家这份厚实家业的,其实是被尊为隋太祖的杨忠。

  杨忠起于军功,开始的时候,其父是北魏一个不大的地方官员,在六镇大起义中以身殉职,当时才十几岁的小杨忠只好四处流浪,流落到泰山脚下,靠着勤劳能干,娶房媳妇准备安心农家过日子。可惜,当时的南梁萧衍老儿雄心勃勃地派出军队扫荡泰山,将志做田舍翁的杨忠给裹卷而去,加入到南梁的军队中。

  幸运的,杨忠被划入了白袍将军陈庆之的麾下,又跟着一路冲杀,杀回江北,这就是著名的陈庆之北伐,虽然过程波澜壮阔,可结局却让人神伤,陈庆之兵败逃走,年轻杨忠做了俘虏,被裹卷到尔朱氏的军队。

  幸运之神有一次降落到杨忠身上,他在这个时期结识了著名的将军独孤信,并从此跟着他走南闯北建功立业,一直没有离开过,直到做到北周开国十二大将军,直到做到隋国公。给儿子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杨坚少年便进入北周统治高层提供了通道,而杨坚靠着深沉的谋略最终取得北周江山建立大隋

  本书第一卷主要叙述这段过程,有的评论家将这段历史与当年的老三国相比,如今看来,各有千秋吧,都是名将辈出,功业显赫的时代,都是英雄横行与世的时代。

  毛泽东读到“陈庆之北伐”的故事时候曾经由衷赞叹“千载之下,令人神往。”本人一介凡夫俗子,读了此书,也数次感叹惊奇,也是非常神往的。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