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油菜中文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握红小札:红楼的“后半截”

作者:刀丛中的小诗来源:书话红楼发表于:2020-03-10 02:00:00

  
  
   俗话说的好:“看人须看后半截。”意思大家都知道,就不用我在这里冗述了。那读书呢?梁山水泊的好汉们起初一个个生龙活虎喝山开道,到后半截征方腊时磨盘子掉下来也曾打死过人;金瓶你侬我侬待到西门庆死了后,却是扑面的尘灰和难禁的凄凉;至于红楼呢,天最终没让宝玉在女孩的眼泪里漂了去,一番悲欣交集过后还是中了举,那雪地上的一片大红毡直直地晃了我们的眼。
  
   还是埋葬得不够彻底,所以说那是高鹗写的,据一些深沉的老人们讲,那可是奉了乾隆爷的谕旨删改了的。但是我不信,但是我还是感谢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这个结尾,即使是象某些人嘴里翻腾出来的狗尾,那也是很多条狗尾中最漂亮的一条狗尾,何况还有一些原本属于曹雪芹的貂毛在里面呢?
  
   雀金裘被火迸了一个指顶大的烧眼,晴雯还是拿孔雀金线密密地缝好混了过去,高鹗显然就是这样一个心灵手巧的织工,他所续上的后四十回,好歹也混上了百十年,如果不是脂批本的出现,恐怕我们的红学家到现在还短着舌头做着春秋大梦,但脂批毕竟出现了,我们的红学家也就趁时地聒噪上了。然而脂砚斋无论你如何考证,毕竟不等于曹雪芹。造物主也不能再出一个曹雪芹,我们也就看不全那片深远的雪地。
  
   到了最后,贾家还是破败了;林妹妹的眼泪也终于干涸了;贾宝玉也如愿地当上了和尚,虽然多了一个文妙真人的空号,但至少是两手干干净净地入了空门;即使是有了“兰桂齐芳”那样光明的小尾巴,那也是告诉我们还能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如果是曹雪芹在世,或许他也不会把“食尽鸟飞,徒留白地”那样至始至终的大绝望留给我们,而那八十回的残稿,是告诉我们一种彻骨的悲哀,还是这种悲哀过后的重建呢?
  
   我们也不知道,还是回过头来看看作者当初著书的本意吧!“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盖在古代,读书,当家,求子,本是人间正事,只要不为其所累。如果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后四十回,看来高鹗并没完全歪曲曹雪芹的本意。在红楼的领域里,千古之下,有曹高二人并世,由此知高鹗乃曹公可人儿也。
  
  





作者:寂寞的水仙 回复时间:2005-03-24 11:24:00
  前80回为红楼梦
   后40回为红楼无梦也
  
  楼上说的很是精辟!




作者:诗心曼语 回复时间:2005-03-28 14:07:00
  如果没有后四十回,前面八十回能不能流传下来也还是一个问题。
  
  楼上说的很有道理!




作者:dadiella 回复时间:2005-03-28 14:26:00
  作者:刀丛中的小诗 回复日期:2005-3-28 13:43:00
  
    如果没有后四十回,前面八十回能不能流传下来也还是一个问题。
  
  
  
  谁说的?前八十回传下来,才有n多狗尾续貂之作.高鹗的算在里面.

Only time





作者:芹圃画石 回复时间:2005-03-28 19:06:00
  镜花缘 是只写了一半的,
   水浒是有金圣叹的七十回删本的。
  
   有问题吗?
  
   至于后四十回,两个词可以形容: 天地变色,日月无光。
  




作者:jason_seao 回复时间:2005-03-28 20:26:00
  同意楼上的




作者:芹圃画石 回复时间:2005-03-31 19:02:00
  
   这个吗,各种记载说得很明白, 脂评本的八十回石头记就已经流传开了,如果说没有程印的一百二十回本影响大,原因主要在,手抄本的缺陷,而且 清政府对手抄本是禁止的。
   事实上,一种艺术品的价值 也不在 它的流传是否足免广泛。
   试问时至今日,有多少人真能读懂离骚?真能读懂神曲?可曾有损它们的价值。
   倒是 现在网上常见的 对红楼梦的庸俗化评论,多半和后四十回有关,用张爱玲的话说,它就是附骨之蛆。
  
   我不反对有人续书,就像不反对有人给维纳斯接上手臂一样,但前提是 得声明这是续作, 而不是以假乱真。
   给维纳斯接手臂的人,都只是自己私底下试,并没有真格到原像上去直截动手的。
  
   我也不反对后四十回作为一种续书存在,公正的说,它在古典小说里还是写得比较好的。试看 三言两拍,中间文笔到思想都极恶劣的小说也有不少,不也仍流传至今吗?
   只可惜 它接在红楼梦原著后面,就显得不折不扣的恶劣了。
  
   何况为了续书 不惜大肆篡改 曹雪芹的原著,那就是可恶了。
  
   资料显示 程乙本对程甲本前八十回的改动 达到一万六千余字。何况程甲本已经是经过大规模篡改的。
  
  
   程高眼界太低,对他的文心文意格格不入,处处点铁成金,对进行了改头换面 的删削篡改造,以适应他们庸俗而落后的思想境界。
  
   如果周汝昌说的都 属实,那这个续书四十回,实在只是清代统治者文艺统制手段的一种,和四库全书篡改删毁各种书藉一样,没什么可以夸耀的。
  
   现在各种脂评本的校对本渐渐面世,就是为了去伪存真,砍掉这条硬接上的狗尾。
  
  




作者:芹圃画石 回复时间:2005-03-31 19:04:00
  事实上,一种艺术品的价值 也不在 它的流传是否足够广泛。
  
   程高眼界太低,与曹雪芹的文心文意格格不入
  
  
   有两处打错了。勘误。




作者:芹圃画石 回复时间:2005-03-31 19:11:00
  
   大凡有人 要对后四十回 作褒扬时,就只能搬出 它帮助了原著的流传 来作理由。
  
  
   事实上,文学的读者有很多个层次,即使对于同一个读者,也有很多个层次的阅读需要。 关键是,作者打算满足读者哪一个层次的需要,是迎合他们的低级欲求,还是想让他们得到精神的洗礼。
  
   肉蒲团 到现在 也还在流传,三言两拍里的许多恶札 也仍在流传。
  
   可见用所谓流传来证明后四十回的价值, 是怎样的荒谬与无知。
  
  
  




作者:芹圃画石 回复时间:2005-03-31 19:40:00
  至于有不少人(包括多少知名的“红学家”) 喜欢宣称 后四十回 里有曹雪芹的佚稿。
  
   那我觉得 这诸君最好回去 洗洗眼睛。 在没有洗得眼明心亮之前,最好藏藏拙,莫要谈红。
  
   如果非要谈,请先加一限定词“伪红学” ,从此各不相干,以免混淆了真假。
  
  




作者:木氏 回复时间:2005-03-31 20:26:00
  宝玉在后四十回疯癫,觉悟,中举,出走这条线在有些人看来是曲解,然而在我看来确颇在情理之中。宝玉在疯癫清醒之后表现出了一种异常的冷漠与冷静,对宝钗表现出的是一种冷淡的客气,对其已是视若无物。唯对其一句“是何了局”却仿佛有提醐灌顶之感。此后宝玉竟开始奋发,中举之后飘然而去,留下一空名,和宝钗腹中的孩子。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宝玉在黛玉逝去之后已渐渐心灰意冷,最后的妥协只是还清尘世的债,他终于完成了家族对他的期望,然而斯人已去,只留下一个可以光耀门楣的虚名,宝钗终于得到了他的人也得到了在贾府的地位,然而斯人已去,只留下一个未出世的孩子伴她的寂寞一生。就连文妙真人的称号也绝不会给宝玉的至亲多少慰籍,只是在苦涩中更加了一分辛酸。宝玉早已意识到在他的亲人眼中他始终不是作为一个人存在的,那么在他完成家族的使命之后,人既便远去了也无所欠了吧。
  




作者:super企鹅 回复时间:2005-03-31 23:01:00
  我也不反对后四十回作为一种续书存在,公正的说,它在古典小说里还是写得比较好的。试看 三言两拍,中间文笔到思想都极恶劣的小说也有不少,不也仍流传至今吗?
     只可惜 它接在红楼梦原著后面,就显得不折不扣的恶劣了。
  
  -----------
  
  赞同




作者:琉璃锺 回复时间:2005-04-03 17:26:00
  一部八十回的红楼梦石头记足够了
  此书打破以往由悲而欢,由离而合的叙事套路,由欢而悲,由合而离,正是让人过梦觉关了。正如书中言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作者:芹圃画石 回复时间:2005-04-03 19:50:00
  
   虽然 在文学欣赏上 确 是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 大体的价值高下还是可以判断的。
  
   有些人只喜欢 引俞平伯临终前回光返照时的一句话(它有一丝学术价值吗?)却独独忘了 俞平伯在二十年代是以红楼梦辨步入红学的, 忘了红楼梦辨中有整整一部分是对 续书后四十回的批判与辨伪。
  
   后四十回是续书是伪作,这本是一个学术界早已基本解决了的问题,只有头脑不太清楚 却又对伪红发痴的人 还把它当作问题来争论。
  
   顺便说 有些人连 前八十回 与后四十回在 审美境界、思想境界人生观诸多方面的天壤之别 都毫无察觉,却偏爱大谈什么 红楼梦的意趣、主旨 ,未免有些惹人发笑。
  
   想问一声,你谈的是 曹雪芹的意趣主旨 还是续书人的?
  
  




作者:芹圃画石 回复时间:2005-04-04 21:15:00
  俞平伯晚年也有好些文章, 清冷淡远,但和所谓回光返照 的话还是大有不同。
   至于有人说 是临终忤悔,实在是可笑,仿佛他自己是俞平伯,可以代为思想代为发言。
   红楼梦辨里那些紧扣文本的评论,至今仍闪着耀眼的光芒。说俞平伯的红学成就,都抛不开它。
   至于俞平伯晚年的论述,虽与早年的不尽相似,也很有韵味,别是一番境界,但并没有忏悔“孟浪”之类,除了那一句不知是否讹传的所谓临终遗言。
  
  
   有些人 从来不问问为什么 后四十回在审美境界在意境在思想方式等等一切大的方面与 原著完全是背道而驰,所有的人物完全变了一副单薄丑陋的面目,甚至变成了一些模影的影子 ,却偏偏认为(就算是猜测吧,证据何在? )它是雪芹的原稿。
  
   所谓续书里有佚稿的论点,显示着论者自己的浅薄与无知与自我满足,对于,真善美 思想,境界,人物典型,这些美学概念毫无领会。
  
   最后,有些人,在争论遇到不同意见,便扯上 了“真红学的直直嘴脸”之类。
   应当说 这种作法有些可鄙。
  
   网上红迷里,鄙弃后四十回的大有人在,可是都受 红学家的影响? 或者,凡是与你意见相左的,就是直直的嘴脸?
   你何德何能,有什么资格下这样的判断?
  
   我以前有个贴子,书话红楼也有,不过说当年第一次读红,读到八十一回就废书长叹的事。其时别说周汝昌,胡适、俞平伯我也未曾知晓是何方神圣,对红楼所知的只有语文课本历史课本里那一锅
  粥的论述。
  
   这儿无关什么影响什么成见,只是一个最基本的个人审美境界与欣赏能力。后四十回天地变色,神鬼杂出, 稍好一点阅读者都看得出来,都心里厌弃。
  
   如果连这样最基本的欣赏能力都缺乏,却偏又喜欢乱弹一气,那就只有让人啼笑皆非。
  
  




作者:芹圃画石 回复时间:2005-04-04 21:22:00
  曹雪芹 不过是一个人,高鹗也不过是一个人。
  
   只可惜雪芹这个人实在有些特别,他的才华他的思想境界 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
  
   曹子建云:有南威之姿方可论美色,有龙泉之利方可以论断割。
  
   看来,所谓红楼,所谓红学,虽说雅俗共赏,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妄谈都可以随意批评的。
  
   或者说,虽不能稍稍触及及曹雪芹的境界,也尽不妨评论,但千万莫以为自己所见的才是真解,莫将别人的不同看法便都骂作“别有用心”,否则,未免太不自量力。
  
  




作者:芹圃画石 回复时间:2005-04-04 21:44:00
  引用:
   如果不是脂批本的出现,恐怕我们的红学家到现在还短着舌头做着春秋大梦,但脂批毕竟出现了,我们的红学家也就趁时地聒噪上了。
  
  
   看起来楼主虽然很读了一些红学文章,却未免有些健忘。
   殊不知清代文人说“红学”,大半是消闲猜谜的玩意,当不得真。这其中如裕瑞,便也极口诃责后四十回。再如清代桐花阁主人批书,也在第八十一回批下一条:从此之后,是另一手续成,故形容言谈,迥不相类。
  
   如此则历代的红学家,并不如楼主说的那样笨,也并不靠脂评才能辨出真假。楼主的记忆力与学识见解,也委实让人怀疑。
  
   楼主口口声声扯上俞平伯,殊不知 俞先生写红楼梦辨 力诋高续之伪时,其它的脂评本并没有面世,他能看到的一个戚本 ,上有的评语已大遭删削,全隐去了署名,他也不曾看出这是脂砚斋,批评高鹗时,并没有将它纳入视线。
  
  
   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这确是雪芹本旨,
  
   但不一定人人都愿意承认, 那一个阴险奸恶 鸠占鹊巢的假宝钗 ,那一个全成了影子的假湘云,还有一个先是迷迷的望着假宝玉痴痴笑、完全没有了一丝灵心慧气的假代玉,算是 “历历有人”的闺阁。
  
  




作者:liangxi_ren05 回复时间:2005-08-30 21:59:00
  对一个想要结局的人来说
  120回的一点问题也没有
  大家鄙视我吧
  我就是这样一个俗人
  即便是前80回,我看到诗词也是跳过去的.
  所以虽然看它之前就知道后面是别人续的
  我仍然没有特别的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看到林死时那个伤心-------
  哎
  后面看来确实太俗了
  因为120回里就林死那让我感动不已
  
  喜欢看故事的人,当然愿意有结尾的书
  我觉得这个结尾还可以
  曹公若是按林死在前的想法写,也好,善良多了,不过,不够薄命吧,但若是让林之前遭人诬陷的话
  我很不忍心的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结尾
  曹公是什么意思,没见到真的全本谁也不敢下定论啊.




作者:坏鸟2017 回复时间:2016-08-22 19:28:00
  宝玉却从未会过这孙绍祖一面的,次日只得过去聊以塞责。只听见说娶亲的日子甚急,不过今年就要过门的,又见邢夫人等回了贾母将迎春接出大观园去等事,越发扫去了兴头,每日痴痴呆呆的,不知作何消遣。又听得说陪四个丫头过去,更又跌足自叹道:“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了。”因此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屏帐翛然,不过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妪。【庚辰夹批(靖藏眉批):先为对竟悼“颦儿”作引。】(按:p1970。竟通“境”。“对境”是佛语,“颦儿”藏代修辞指晴雯。意思是排除“悼晴雯”的魔障,指下文“信口吟成一歌”。)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庚辰夹批:此回题上半截是悔娶河东狮,今却偏连中山狼、倒装业下情,工细下赋写来。可见迎春是书中正传,阿呆夫妻是副:殡主次序,严肃之至。其婚聚俗礼一概不及,只用宝玉——玉一人过去,正是书中之大吉。】(按:“此回题上半截”字样证明:《石头记》完璧原著止于第七十九回。原著三脂一靖四大原版抄成于康熙时期但庚辰本后十回连同目录页在乾隆中期即续书时期被重抄故第七十九回分成两回,分回标志语“欲知香菱说出何话,且听下回分解”是续书时代的用语并非原著特征语。列藏本因以己卯本为底本故第七十九回不分回。列藏本虽未分回,但在庚辰本分回处有一个标记符号。蒙府本、梦稿本第七十九回结尾是“且听下回分解”旁添“欲知香菱说出何话”而“甲辰”本与之同却不旁添,故知“甲辰”本参考了蒙府本或梦稿本,此本抄成在蒙梦前八十回之后。戚序本未用蒙府本旁添句。)




作者:坏鸟2017 回复时间:2016-08-22 20:05:00
  【甲戌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按:【上半部】即此回下半回中上半个半回。
  以骈俪标题显示的上下半回之间是元代祝明《声律发蒙》清代车万育(1632~1705)《声律启蒙撮要》“千金骏马,两部鸣蛙”关系,故半回称“部”,半部就是二分之一半回或四分之一回。部是小于回的音乐性章回计量单位,进知:回也是音乐性章回计量单位。部乃【一击两鸣】,回乃【空谷传声】。
  从语音哲学的角度看,《石头记》章回标题上联和下联可分别称为声联和韵联,而对不分回的章回标题的指数因素分析,就称为章回声-韵指数因素分析。【“《十二钗》”书】首回第十七回至十八回的标题和【“《十二钗》”书】尾回第七十九回至八十回的标题都是声-韵反切式标题,客观上,它们是原版的防伪标签。《石头记》全书、全部分为【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前十六回)与【《十二钗》书】(后六十三回)两大部,这是整形意义上的“部”。而上半回下半回骈俪对偶的一回也分为上部与下部并进一步分为上部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下部的上半部与下半部,这是分形意义上的“部”。
  “整形与分形”是科学脂学重要的章回计量范畴,不掌握这一点,就会在“部”字上犯下望文生义的可笑错误,以为原著先天缺后半部,故乐不思蜀可劲地瞎折腾子虚乌有的80后。
  《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四十一年壬午……自后依宫詹兄居笃素堂,研究清书,几忘寝食。馆师每试,辄取第一。盖庭训严切且得清书奥妙,同习之人实无出余右者。)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
最新更新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合作与建议| 最新更新| 手机版|

Copyright © 2032 爱油菜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