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油菜中文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王蒙:青春时尚的误读红楼

作者:忽如远行客来源:书话红楼发表于:2020-03-18 14:54:44

  王蒙先生给偶的小书《误读红楼》写了个评论
  内容: 青春与时尚的《误读红楼》
  王蒙
  
  评“红”、讲“红”、考证“红”、藉题发挥“红”者多矣。自称“误读”的只此一家。
  
  而且“误读者”是一位年轻的女作家,是网上的著名写手,有网上的笔名“忽如远行客”与“尔林免”(不知何意)为标记。作者当编辑也写小说。我曾有缘阅读作者的一些散文,写得聪慧精细,洁净空灵,但仍属于白领小资乃至小女人写作一类——对不起。
  
  这样,她对“红楼”的“误读”使我颇感惊喜。她的新作《误读红楼》一书颇有大气,不拘一格,振聋发聩,言前人所未言,堪称启人心智,动人心魂。
  
  例如对于小说的前十六回,闫红即忽如远行客写道:
  
  这十六回与后面的风格迥异,它主题突出,内容驳杂……最过分的是第八回,先在回目上打个广告,说“送宫花贾琏戏熙凤”,明显地吊人胃口,谁知只旁敲侧击地描写了一阵笑声了事,极有为了吸引眼球不惜做虚假广告之嫌。这些手段,使得小说高潮迭起,卖点多多……远没有后面章节的从容、舒缓与自信,没有那种妙手偶得的空灵诗意,它写得太紧张,太像小说了,我觉得这暴露了长篇作者开始时的不自信。
  
  我的天,这是评曹雪芹吗?真是少年笔墨,敢想敢抡!然而细想,她说得有理,慧眼识英豪,慧眼也容易识过程乃至疏漏,智者的一失与愚者的一得,都不应该逃脱敏锐的阅读的眼睛。这也是评“红”上的头一次吃螃蟹的记录。
  
  底下说得就更内行,毕竟是写过小说的人呀。
    
  不是每一个作家提笔时都知道要写什么,许多细节人物已堆积在他心中,他要为这些东西找到一个灵魂……在这之前,你先要上路,要在茫然的搜寻中,渐渐锁定你的目标。
  (着重号是王蒙加的。)
  
  信哉斯言!天地良心!你不能小看这个写网上文字的年轻人,她的误读实际上是活读,就是用自己的经验、性情、信息、聪明来补充阅读的所获,用活生生的生活来解读作品;同时以作品解读自己的人生。她是从作品中发现人生,从人生中发现文学,从人生,从生活出发,以全部积累和灵性接受作品,阐释作品,想像作品,体悟作品与感动作品。
  
  文学阅读本来就是读者主体与作者主体的碰撞、互补、互相激活的过程。作品是主导的。作者对作品是既主导又可能处于自在的状态,即并不能完全自觉地掌握清晰。读者太主观会造成读误,读者太没有主体性了,会造成读而甚隔,读而如未读,呆读死读,把一本好书好模好样地糟蹋掉。
  
  敢称误读,把自己放进去读,有点胆子和自信了,读出点自己的玩艺来了。
  
  她又说:
  
  随着笔触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深沉的感情、绵密的记忆翻涌出来,单一的主题不能承载他要倾诉的全部……不再尝试把他心灵的海洋收束到一个瓶子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抡圆了写,情感的潮水席卷过来,淹没所有脆弱的主题。
  
  闫红描写的是怎样一种小说写作上的酣畅状态!得其三昧矣!这是创作论。曹公虽然伟大,他的创作也是可论的。
  
  我们再来看看她怎样分析,不,是感受史湘云这个人物,感受聚讼纷纭的“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还有宝黛爱情及宝钗的特殊地位与命运吧。她提到湘云的出场:
  
  湘云出场……
     接着黛玉和宝玉闹起了小脾气,宝玉打叠起千百种温存赔罪……却把个湘云撇到一边,关于她的身世背景,一字未提……  
  黛玉出场则有很多前期铺垫,进了荣国府,更细细描画……宝黛初相见,那种恍若前缘的似曾相识,且喜且惊的不可思议,该是曹公的亲身体验吧,历经漫漫时光,沧海桑田,人去楼空,忽而想起,依然清晰至此,五脏六腑都会重温那最初的悸动。
  
  瞧,此人把“红”对于宝黛相见的描写转述得如此青春和时尚,几乎与最好的流行歌词相通。我们可以唱:
  
  恍若前缘/恍若前生/历经漫漫时光/历经潮落潮生/
  且惊且喜/且喜且惊/曾在哪里见过/曾在哪里留踪/
  楼空人去/人去楼空/模糊又似清晰/欢喜却是朦胧/
  旧梦重温/重温旧梦/面对沧海桑田/分明悸然心动/
  
  不行,王蒙老矣,如果是闫红自己写,一定更地道,更青春也更时尚。
  
  按:《红楼梦》本来就是青春小说,爱情小说,也是沧桑小说,政治小说,文化小说
  对于《红楼梦》老人恋其沧桑感,少年恋其青春气息,通人解其人情练达,世事通明。固然,自恋者撒娇者不希望把“红“说得那么老到。
  接下来,有对于宝湘关系的一语中的的分析:
  
      为何出场如此草率?难不成是曹公的疏忽……曹公特意要制造这么一种感觉:湘云从来不是让宝玉格外留心的女孩……他从不曾检索记忆,查找她出现的最初。
  ……惟独对于湘云的婚事,宝玉无动于衷,大约上面几位在他眼里都是“女子”,湘云在他眼里却是个“孩子”,订婚云云,听上去像一个玩笑……
  
  还有:
     
  同样是“雪白的膀子”,长在宝钗身上,宝玉就想摸一下……湘云一样有“雪白的膀子”,睡觉的时候搁在被子外面,大概算红楼女儿里将身体暴露得最充分的了,宝玉却丝毫不感到性的刺激,只叹她睡觉也不老实,很有兄长之风。
  
  解得细,有女性特点,体贴入入微是也。
  下面果然出现了流行歌词:
       
  ……这时的宝玉与湘云,如歌里唱的那样: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年少不更事的我……他与她都有太多的选择空间,人生如两条平行线,共同伸向远方,切近而永不相交。
  
  闫红又设想,宝玉与湘云的关系应有大的过程、变迁,她联系张贤亮的《绿化树》里的人物终于认识到了吃饱了不饿是一个真理来想像贾宝玉,她说:
  
  趟过苦难的河流,太多的想法都被颠覆了……
      林妹妹死了,贾家败了,两个相距应该不远,宝玉没有遵守诺言,因为这时,他发现自己不能做一个职业情种。
    ……宝玉所能做的,只是想方设法活下去……
     这种情况下,和宝钗结合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宝玉失去了黛玉,又失去了宝钗,而湘云寡居,同命相怜,加上相互依赖,足以成就一桩婚姻,艰难岁月里,宝玉无法再把爱情当作一宗哲学来做……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的结尾说道:他们在苦熬。每次看到这句话,都不由心惊,人生本来就是受苦,冷暖交织,顺逆更替,只能享受而不能承受的生命多么单薄脆弱,无论怎样的经历,都是生命的一部分,爱生命者,当以同样的胸怀来拥抱。
  
      面对苦熬,湘云是最适合的那个伙伴……
  
     蓦然回首见湘云,见到的,还有那种啼笑皆非的荒诞感,你不知道老天为你安排些什么,就像阿甘母亲说的那句话,生活是一盒巧克力,打开包装你才发现那味道总是出人意表。
  
  这些设想,对于我这个读者来说,是有一些“想像过度”(如法律上所讲“防卫过度”)了,但仍然是一个有趣的思路。正如书中闫氏的对于后四十回的设想,极为别致,当然比高颚续书更生活化——闫红喜爱的是“红”的生命一样的自然、悲戚、难解难分。同样,这样的设想,只能弄出闫氏后四十回,不是高本,也不会是曹的原装原味。
  
  读《红楼梦》如读山川日月、星空海洋,也如读悲欢离合,恩怨情





作者:疏约 回复时间:2005-04-22 11:57:00
  在书店里看到了,正在读.




作者:vivian-jf 回复时间:2005-04-22 14:17:00
  哈哈,有趣




作者:世外仙姝 回复时间:2005-04-22 15:40:00
  可是俺现在还真是不太喜欢王蒙了.




作者:琉璃锺 回复时间:2005-04-24 04:58:00
  王蒙的演讲《红楼梦的言与味》颇有启发




作者:清水郎 回复时间:2005-04-24 10:40:00
  仍属于白领小资乃至小女人写作一类
  -------------------------
  老家伙的老眼还没昏,这句话在点上。
  
  我也跟着说声对不起。




作者:小吉姆 回复时间:2005-06-12 19:00:00
  王蒙的在我心中的地位比闫红姐姐差远了,他写的评论红楼的文章一点都不好看。




作者:王者之心 回复时间:2005-06-13 22:43:00
  不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对于正读,我更爱有个性的误读,只要能说出自己的一翻道理来。总比枯燥的考证读更有趣而且有新意




作者:刀丛中的小诗 回复时间:2005-06-13 22:47:00
  确实,王的文字还没忽如姐姐的文字好看。




作者:叶派小生 回复时间:2005-06-14 18:46:00
  呵。楼主真牛啊,王老先生都请得动。不过王蒙挺随和的一个人,我朋友说与他合张影,他就合了,我留有备案。哈哈。




作者:真命天猫 回复时间:2005-06-14 20:17:00
  呵呵,我还是很喜欢王蒙的,写的不错~




作者:非致远无以宁静 回复时间:2005-08-04 08:47:00
  大家请看王的《青狐》封面上的那幅对子,吹的“牛谢牛飞牛满天”;再看《青狐》的内容,枯燥无味如嚼蜡
  廉颇老矣。江郎才尽
  
  当然我不如王蒙,谁也别拿我和他比




作者:兰月婉吟 回复时间:2005-08-04 16:33:00
  楼主是老王卖瓜吗?
  
  书看过了,的确很新颖,也有认同的地方




作者:感到羞耻 回复时间:2005-08-04 17:32:00
  这里面走火入魔的人太多




作者:秋鸿飞鹜 回复时间:2005-08-04 17:46:00
  写得好多字啊,勤劳,佩服




作者:名岂符 回复时间:2009-04-18 12:41:00
  “我想告诉闫红的是,文人是文人,也有三六九等,也有各种劣根性,把官场与文人绝对对立起来的依据可能是少不更事的一厢情愿与自说自话。”
  ——呵呵,还给自己剖白呢。王的评红的确不及LZ多矣。




作者:肉小球 回复时间:2009-04-19 08:49:00
  不错不错,但我一直觉得王老说话有点啰嗦




作者:鸡犬相闻 回复时间:2009-04-19 12:07:00
  “正如书中闫氏的对于后四十回的设想,极为别致,当然比高颚续书更生活化”
  
  赞这句!
  “更生活化”我解读为“更小资化”。
  前80回中迷漫着很多小资元素,而后40回中几乎全没有这些小资元素。后40回很大气。(后40也不是高鹗写的)
  
  也“对不起”。
  
  
  




作者:流苏flan 回复时间:2009-04-19 13:26:00
  对于红楼梦。只敢看,不过评。




作者:零壹贰叁伍陆 回复时间:2009-05-03 01:40:00
  果然是艺术,今天终于看到真正的艺术了。o(∩_∩)o...哈哈





作者:但见花开落 回复时间:2013-09-20 10:05:00
  @忽如远行客
  (湘云)为何出场如此草率?难不成是曹公的疏忽……曹公特意要制造这么一种感觉:湘云从来不是让宝玉格外留心的女孩……他从不曾检索记忆,查找她出现的最初。
  ————————————————————
  楼主难道就是书话提及的蒋红吗?

  楼主在此对比黛玉的出场,认为湘云出场何意如此简单。我的理解是,湘云本来就是在贾府长大的,故何须特别交代?如此简单的一提,才更加符合湘云的身份和来历。




作者:但见花开落 回复时间:2013-09-20 10:12:00
  同样,我喜读闫红的误读,不等于我不喜爱各种正读、(考)证读、深读、探读。大矣哉,红楼梦




作者:ufo_rep 回复时间:2013-09-20 11:13:00
  前十六回




作者:ufo_rep 回复时间:2013-12-08 11:18:00
  这种误读就好




作者:ufo_rep 回复时间:2013-12-08 11:19:00
  关于《风月宝鉴》(ZT)

  丁巳 发表于 2004-11-10 17:08

  《红楼梦》第一回文字叙述成书过程有句:“东海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此段中有脂砚斋夹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据次可知:雪芹年轻时创作有《风月宝鉴》一书。
  从“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及“睹新怀旧”等语推测,《风月宝鉴》后来成为曹创作《红楼梦》的稿本。
  《风月宝鉴》原书已难觅踪迹,那么《风月宝鉴》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在《红楼梦》中有哪些章节脱胎于它呢?
  细察《红楼梦》,余以为前十六回即由《风月宝鉴》增删而来。
  首先,从情节上看前十六回充满了世俗的香艳气息。譬如:薛蟠强占英莲,宝玉初试云雨,贾琏戏熙凤,顽童闹学堂,贾瑞起淫心,凤姐弄权,秦钟得趣如是等等,甚至包括被删去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些龌龊与众姊妹进入大观园之后的冰清玉洁、高雅脱俗的氛围简直是天壤之别。而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则是一重要转折,秦钟已死,完结上文;元春归省,引出后话。由此可见,前十六回似乎自成体系,充满了“风月故事”。
  其次,随手翻看前十六回就会发现主人公并不是宝、黛、钗,而是王熙凤、秦可卿、秦钟等人,尤其抛开前五回(全书的引子,笔者认为是后来作者在《风月宝鉴》基础上进行整体构思时加上的)来看即更明显。故事围绕着这几个人展现出一幅封建大家族“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的醉生梦死,污秽不堪的景象。
  第三,前十六回的题旨在哪呢?是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文中跛足道人取出风月宝鉴递与贾瑞道:“……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聪明杰俊,风雅王孙”八字旁有脂批:“所谓纨绔是也”。下文贾瑞向反面一照,只有骷髅立在里面,又有脂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贾瑞再照正面,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不难看出,作者在前十六回文字中极力渲染的风月故事不外乎是要以此为鉴,警醒世人。可见第十二回乃前十六回即《风月宝鉴》的点睛之笔。可惜的是并没有点醒贾瑞,他至死还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而代儒夫妇竟也把罪过怪在宝鉴上。可悲,可叹!
  综上所述,如果我的判断没错,那么从《红楼梦》前十六回大略可以看出雪芹早期作品《风月宝鉴》的基本面貌:那是一部较短的以王熙凤、秦可卿、秦钟等人(在作为《红楼梦》的稿本之前或许名字有别)为代表的大家族的风月故事为主要内容,以此来希望世人能“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作品,故名之曰《风月宝鉴》。)
  当然,《风月宝鉴》不论在艺术手法、人物刻画还是品位格调、思想意义上都远逊于增删成型的《红楼梦》。曹雪芹是不满意这部作品的,尤其当他经历了自己的身世之祸后,《风月宝鉴》就更无法寄托沉痛的家世感慨了。所以曹雪芹便在此作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增删、润色甚或是重写,为整体的需要加入了不少内容,如:前五回的引子,在写凤姐等人的同时展开荣宁二府的基本面貌,引出宝钗黛玉为后文的铺展做准备。这些增删大大地提升了原作的艺术境界。而《风月宝鉴》则很完美地不露痕迹地融入《红楼梦》中,成为大观园揭幕之前污秽世俗的总勾勒。我们不得不佩服曹公的鬼斧神工。
  另外,齐斋(中隐子)先生红楼后四十回是高鄂据新发现的《金玉缘》改做而成一说,颇有创见,但对于先生以为《金玉缘》就是《风月宝鉴》,在下不敢苟同。愚以为《风月宝鉴》已融入《红楼梦》前十六回。简要论述于上,请方家指点。





作者:ufo_rep 回复时间:2013-12-08 11:58:00
  一道小学算术题没做好,就“复杂传抄”“共同祖本”,玩起SPSS、SAS“高科技”来了。




作者:ufo_rep 回复时间:2013-12-08 12:06:00
  每一个玩红学的人都志大才疏,总是不断地玩“全局”玩“巨眼”,结果连眼皮子底下的“全局”也让“巨眼”给荒废了。




作者:ufo_rep 回复时间:2013-12-08 12:08:00
  我告诉你,巨眼是这么回事——

  原子核地震与地球发光:
  如果能把人的身体无限地缩小,以至可以站到一发光的原子核上去,我们不会感觉到这个原子核在发光,而是在地震。相反,现地球的震动也许会被更大的宇宙人看成是原子核在发光。可见,宏观宇宙中所说的“光”,就是微观粒子的振动波。




作者:ufo_rep 回复时间:2013-12-08 12:25:00
  骑半部找半部

  第二回
  【甲戌眉批: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故偶有复处。且[读者]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楽(同“乐”,音yuè)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重加批评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之说等批。】(按:脂斋之批,两部鸣蛙,故其中“部”字乃半回之意。骈俪对偶的上下两个半回,是“两部鸣蛙”关系。而脂批自身立体方向拟出的【“[贾宝玉]寒冬噎酸虀”(第四十九回中)“[邢岫烟]雪夜围破毡”(第五十一回中)”】【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也是“两部鸣蛙”关系。读者诸公是视觉思维学派(故曰眼界),脂斋之批则是听觉思维学派,两者不相矛盾。
  侧指侧批,但却是原稿侧批而非版本侧批。也就是说,脂砚斋作批的对象是原稿而非版本,故作批的形式和方法只能是侧批法。批书人脂砚斋的操作对象是原稿,校书人畸形笏叟的操作对象是版本,故脂学研究原稿,畸学研究原版。原稿=靖藏[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原稿+靖藏[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畸补第二十二回结尾=甲戌本。
  己卯年、庚辰年在前三十回中的侧批,若是追加批,制作成版本时与原侧批合并,形成双行夹批(凡关涉后五十回内容的都是追批);而独立的侧批,在制作成版本时则仍是侧批形式。若批书人脂砚斋探佚,则所探对象就是一个原稿问题;若校书人畸笏叟探佚,则所探对象就是一个版本问题。脂不探版本,畸不探原稿,是为科学红学探佚定理。
  脂砚斋可缩为脂斋(甲戌本第二回),【脂斋】之“脂”与畸记【探庵】(探春秋掩书斋。第二十四回靖藏[甲戌]本)之“探”一样为非谓语动词,故甲戌本第一回畸记有【一脂(v.)是书何本】这样的表达。
  甲辰本抄手、梦觉主人敦诚对甲戌本前五回正文的盗改,是从脂斋【余批重出】后开始的。联系第十九回【甲辰:原本评注过多,未免旁杂,反扰正文。今删去,以俟观者凝思入妙,愈显作者之灵机耳】,我们可以看出:梦觉主人敦诚是出于反脂的动机而对正文进行盗改的。这可真应了那句“文人相轻”的俗语和弗洛伊德所谓“渴望伟大”的说法。)
  上半部:
  第二回
  【甲戌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按:此回下半回中上半个半回。以骈俪标题显示的上下半回之间是《声律发蒙》“千金骏马,两部鸣蛙”之声母-韵母关系,故半回称“部”,半部就是二分之一半回或四分之一回。部是小于回的音乐性章回计量单位,进知:回也是音乐性章回计量单位。部乃【一击两鸣】,回乃【空谷传声】。从语音哲学的角度看,《石头记》章回标题上联和下联可分别称为声联和韵联,而对不分回的章回标题的指数因素分析,就称为章回声-韵指数因素分析。【“《十二钗》”书】首回第十七回至十八回的标题和【“《十二钗》”书】尾回第七十九回至八十回的标题都是声-韵反切式标题,客观上,它们是原版的防伪标签。幽默而言之,甄宝玉“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之两个女儿,一为声母,一为韵母。《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四十一年壬午……自后依宫詹兄居笃素堂,研究清书,几忘寝食。馆师每试,辄取第一。盖庭训严切且得清书奥妙,同习之人实无出余右者)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
  下半部:
  第四回
  【甲戌侧批(甲辰夹批):早(靖藏侧批:四家皆为下半部伏根。】(按:当前半回中下半个半回)
  后半部:
  第七回
  【甲戌(戚序、蒙府)夹批:总是得空便入。百忙中又带出王夫人喜施舍等事,可知一支笔作千百支用。又伏后文。】【甲戌眉批:闲三笔,却将后半部(按:即后半部分——此回此段下文“秃歪剌”)线索提动】
  第二十一回
  【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同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按:当前半回中下半个半回)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看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一回。(按:即自我省悟一次:“我再不听你说,就同这个一样”——与【后[第]卅回】宝钗“《负荆请罪》”同妙,【此回之文固妙】之所指)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二者即“袭卿辈”。虚拟条件句),岂能“弃”(绝圣弃知)而而“僧”(即毁谤)哉?——玉一生偏僻处。】(按:P468。“比同”用典《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半部:
  第二十五回
  【庚辰侧批:这一句作正意看,余皆雅谑,但此一谑实颦儿半部之谑。】(按:“半部”之谑乃此回下半回中上半个半回林黛玉第一个“阿弥托佛”(按:林黛玉道:“该,阿弥陀佛!”)。这条脂批最适合用作定义“半部”的典型例证:脂批中,凡用“半部”字样,皆指当前章回内当前半回中的1/2半回,即1/4回,而非全部的一半40回或60回等。)
  上《孟》下《孟》及二《论》:
  第七十三回
  这里宝玉听了,便如孙大圣听见了紧箍咒一般,登时四肢五内一齐皆不自在起来。想来想去,别无他法,且理熟了书预备明儿盘考。口内不舛错,便有他事,也可搪塞一半。想罢,忙披衣起来要读书。心中又自后悔,这些日子只说不提了,偏又丢生,早知该天天好歹温习些的。如今打算打算,肚子内现可背诵的,不过只有《学》、《庸》、二《论》是带注背得出的。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若凭空提一句,断不能接背的,至下《孟》,就有一大半忘了。算起五经来,因近来作诗,常把《诗经》读些,虽不甚精阐,还可塞责。【庚辰夹批:妙!宝玉读书原系从问中瀶(同“临”)而有。】(按:P1772。元代戏曲家高文秀《好酒遇上皇》第三折:“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文中将《论语》分为两个“半部”,称二《论》。孟子也分上孟下孟,上孟下孟又各自分半。因此,《石头记》脂批中,对于“回”,也分两部,一部就是半回,部下再分上半部与下半部,或称前半部与后半部。
  《康熙几暇格物编?瀚海螺蚌甲》:“瀚海一望斥卤,无溪涧山谷,而沙中往往见螺蚌甲。蒙古相传云:当上世洪水时,此皆泽国也。水退而为壅沙耳。因思八卦之位,坎居于北,故天下水源大抵从北来。《孟子》云:洪水泛滥于中国。言泛滥者指其委如此,知其源必有所自矣。大凡水性就下,以东南为虚壑。故古来西北泽区水汇,见之史册者,今考据地志,已半为平陆,且以几千里枯泻,而仍名曰瀚海,意其本来必非即砂碛也。洪水之说近似有理,录之,以补前人所未发。”)别的虽不记得,素日贾政也幸未吩咐过读的,纵不知,也还不妨。至于古文,这是那几年所读过的几篇,连《左传》《国策》《公羊》《谷粱》汉唐等文,不过几十篇,这几年竟未曾温得半篇片语,虽闲时也曾遍阅,不过一时之兴,随看随忘,未下苦工夫,如何记得。这是断难塞责的。




作者:ufo_rep 回复时间:2014-01-10 22:42:00
  这十六回与后面的风格迥异,它主题突出,内容驳杂……最过分的是第八回,先在回目上打个广告,说“送宫花贾琏戏熙凤”,明显地吊人胃口,谁知只旁敲侧击地描写了一阵笑声了事,极有为了吸引眼球不惜做虚假广告之嫌。这些手段,使得小说高潮迭起,卖点多多……远没有后面章节的从容、舒缓与自信,没有那种妙手偶得的空灵诗意,它写得太紧张,太像小说了,我觉得这暴露了长篇作者开始时的不自信。
  /
  能把前十六回断出来,就不错了。评论一般是着不了调的。其实闫红的评论真的不怎么样




作者:雪染琴 回复时间:2014-01-12 20:17:00
  晚上好:)




作者:ufo_rep 回复时间:2014-02-28 16:50:00
  状元之作




作者:ufo_rep 回复时间:2014-07-17 22:28:00
  这个家伙读书也是乱弹琴的,不着调。唯一的亮点就是把前十六回独立出来了




作者:坏鸟2017 回复时间:2016-08-22 19:25:00
  【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此回乃一部之纲绪,不得不细写,尤不可不细批注。盖后文“《十二钗》”书,出入来往之境方,不能错乱,观者亦如身临足到矣。今贾政虽进的是正门却行的是僻路,按此一大园,羊肠鸟道不止几百十条——穿东度西、临山过水,万勿以今日贾政所行之径,考其方向基址。故正殿反于末后写之,足见未由大道而往,乃逶迤转折而经也。】(按:【后文“《十二钗》”书】与前文【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为对偶概念。《石头记》“第十七回”为“《十二钗》”书第一回。【境方】用典宋代释鉴《徐凫岩》“萧然上方境,人稀知地僻。徙闻古仙人,石上有遗迹”。
  当我们找到了一个概念的对偶概念时,这个概念就有了天敌,概念系统因此就处于生态平衡之中。而当一个概念失去其对偶概念,则平衡被打破,于是就呈现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征。指称《石头记》前十六回的“甲戌”本第一回畸记【[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与指称《石头记》后六十三回的庚辰本第十七回脂批【[后文]“《十二钗》”书】是对偶概念,由此可知《石头记》章回计数制为十六进制。关于概念系统与概念阴阳二分(合),可参阅张今《东方辩证法》。
  从用友电子报表软件UFO的角度看,《石头记》在涉及内在续书【[后文]《十二钗》书】(《石头记》后六十三回)的章回问题上类似于UFO在固定区中设置可变区。《石头记》原书(即【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石头记》前十六回)章回尺寸size是16回,“格式设计”desi状态下,我们将其增加为17回,第17回设置为可变区,可变区尺寸为63回(vare s,#17,63)。在“数据处理”data状态下,我们可以使用gapp 62命令使可变区都显摆出来。可变表的第一回(v_a1),就是整表的第十七回(a17)——可变表的第21回(v_a21),就是整表的第37回(a37)。【“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之【“今书”】,说的是可变表(v_a1到v_a63);而【三十八回】,则说的是整表(a38)。古今读者都因不解脂批中独特的整表-可变表双重计量技术之错位修辞之美而连最最小儿科的章回加法都读不出来:79-【16】={[38-(42-41)]-【16】}×3,《石头记》原著有且仅有79回,79回就是全部完璧。
  “格式设计”desi状态下,UFO的可变区总是只有一行(行可变区)或一列(列可变区)。行可变区既可设在固定区的头部,也可设置在中部或尾部。科学红学分别称其为广义藏头修辞格、广义藏腰修辞格和广义藏尾修辞格。
  深入研究UFO软件,我们可以发现:命令操作意义上,操作固定区的select()函数本质上是total()函数的一种特化函数。当我们设立两个变量,让&nian=年,&yue=月时,select(d5,年@=年 and 月@=月+1)实际上也可用total(d5,年=&nian and 月=&yue-1)代替,因此,当我们操作可变区,没有一种叫gselect()函数的函数可用时,就可用gtotal()函数来神妙地代替。固定区与可变区趣味不同,但其原理却有相通之处。【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固定区,前十六回)与【今作“《十二钗》”之书】(可变区,后六十三回)的道理也是这样的。传统红学中没有人能识别出【今作“《十二钗》”之书】(可变区,后六十三回),UFO软件实战操作中,也基本上没有人擅长使用可变区技术。事实上,不知【今作“《十二钗》”之书】(《石头记》后六十三回)或可变区,也就意味着你并不真知【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石头记》前十六回)或固定区。土默热骑马找马——骑着【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固定区,前十六回)找【旧有“《风月宝鉴》”之书】,骑着【今作“《十二钗》”之书】(可变区,后六十三回)找【今作“《十二钗》”之书】,就是一个典型教材。
  【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固定区,前十六回)与【今作“《十二钗》”之书】(可变区,后六十三回)是“双胞胎”对偶概念,章回上前后相继,16+63=79(回)。a17=v_a1,a79=v_a63。脂批取典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的【三分之一】是对【今作“《十二钗》”之书】(可变区,后六十三回)进行划分,既非针对全书,也非针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固定区,前十六回),故我们有63÷3=21(回)的算术恒等式。掌握了脂批、畸记这种特殊的UFO“高科技”算法,我们也就能有效截止古今一切80后,使自己在红学上登堂入室,步入科学正轨。
  占有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的乾隆中期义重冒名的狗尾续书人曹家“雪芹”的梦稿本则将有自己内在续书的七十九回完璧原著视为固定区,修改内在续书【今作“《十二钗》”之书】(后六十三回)不分回或不分章的内在续书首尾使其分回且分章,在80后设置可变区40回。a81=v_a1,a120=v_a40。完璧原著的章回结尾套语标记是“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狗尾续书的章回结尾套语胎记是“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故完璧原著80回固定区可称“不知书”,狗尾续书40回可变区可称“未知书”。
  琏二爷、宝二爷的两个二爷问题与【今作“《十二钗》”之书】(可变区,后六十三回)的计量方式类似。贾珠未死前,宝玉自然是[宝]二爷;贾珠死后,宝玉仍然是二爷,毕竟李纨、贾兰还在。贾政委贾琏、凤姐以家务,站在贾母的角度称谓,贾琏序齿在贾珠之后,自然为二爷;若站在宁荣二府始祖的角度称谓,贾琏序齿在贾珍之后,一为琏二爷一为珍大爷。在二爷问题上,我们应建立“宝二爷、琏二爷,珍大爷”平衡三进制概念系统。
  《石头记》第二回中,“老姊妹四个”是指贾敬、贾赦、贾政、贾敏,此处“姊妹”这个概念包括兄弟和姐妹。紧邻下文中,“长一辈的姊妹一个”指贾敏,此处“姊妹”这个概念不包括兄弟,指狭义姐妹。“姊妹”一词双用,故复修辞。姊妹问题、二爷问题与【今作“《十二钗》”之书】(可变区,后六十三回)问题都是同类问题,我们应该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6-08-22 21:38:00
  脂砚斋在第十六回与第十七回处“腰斩”《石头记》,这种腰斩是对作品的划分,它没有对作品形成破坏。任何大部头作品的阅读理解,读者都需要奉脂进行建设性腰斩,否则就会囫囵吞枣,一窍不通。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6-08-22 21:51:00
  脂砚斋在第十六回与第十七回处“腰斩”《石头记》,这种腰斩是对作品的划分,它没有对作品形成破坏,它是根据《石头记》创作的自然情况进行的,与其说是划分不如说是刻画。任何大部头作品的阅读理解,读者都需要奉脂进行建设性腰斩,否则就会囫囵吞枣,一窍不通。正因为脂砚斋对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的积极腰斩,所以《石头记》才划分为【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石头记》前十六回)与【今作“《十二钗》”之书】两大部分(即两书)。当然,【“《十二钗》”书】【“今作”】【“今书”】是原稿批书人脂砚斋对《石头记》后六十三回的称谓,而【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则是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的版本校书人畸笏叟对《石头记》前十六回的称谓,是对脂批【“《十二钗》”书】【“今作”】【“今书”】之称的对称补充。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6-08-23 16:08:00
  闫红还不错,在前网络时代能提出“前十六回”这个概念,那就算是不错的了。只是跟坏鸟相比,就差了十万八千里,智商不及坏鸟的一根鸟毛。




作者:piscator315 回复时间:2018-10-15 18:33:47
  UFO版“至末”所“回”之“警(v.)幻情”榜(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原著总目录页)性感一览表

  其中,“两部鼓吹”列可取传统计量学的性命,“MACD背离避讳模型”列可取传统避讳学的性命,“原版或代原版萃取”列“无典不经盗版脱典”列“《康》定三脂本通假字”列可取传统版本学的性命,“章法”列“作者论判定诗词句索隐”列可取捕风谐音捉影拆字、红内穿凿(证)红外附会(考)的红外索隐学的性命,“康熙南书房定本”列可取雍乾时期成书胡说的性命,“书检生载人索卒年文本版图划分”列&“学科”列& “UFO计量模型”列可取古今一切80后的性命,“吴带曹衣体裁转换概念函数”列可取传统曹学的性命。学术就是这么无情,雅致中充满了血腥。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红楼梦吧的☆周易大师☆对“两部鼓吹”列贡献最大,红楼梦吧的乌鲁木旗对“MACD背离避讳模型”列贡献最大,书话红楼的zhongguoxuezhe对“《康》定三脂本通假字”列贡献最大,布衣书局的红楼侦探(朱大江)对“无典不经盗版脱典”列贡献最大,新浪博客的唐国明1973对“原版或代原版萃取”列贡献最大,新浪博客的欧阳健对“作者论判定诗词句索隐”列贡献最大,红楼艺苑的马兴华对“章法”列贡献最大,贾宝玉吧的松弦馆对“康熙南书房定本”列贡献最大,红楼梦吧的坏鸟对 “UFO计量模型”列贡献最大,红楼梦吧的千秋悠客对“学科”列贡献最大,红楼梦吧的酕醄时分对“书检生载人索卒年文本版图划分”列贡献最大,红楼梦吧的读懂红楼第一(冯作会)对“吴带曹衣体裁转换概念函数”列贡献最大,——这些人,才是网络红学的精英大佬、一表人才。
  一将功成万骨枯。围绕红学第一表的科学红学能言快语:
  A.科学版本学入门定理——司马见异思不可能隔世落款于《汉书》
  按:此语一举鉴定庚辰本成本于康熙时期,雍乾时期成书胡说者阵亡,阵亡将士抚恤金参考俄国标准为80万冥币
  B.科学脂学入门定理——无人批书不批全部完璧
  按:此语一举提出《石头记》79回完璧论,80后原稿探佚学&后四十回有部分原稿论&百二十回一个整体论者阵亡,阵亡将士抚恤金参考中国标准为150万冥币
  C.科学曹学入门定理——无落款者不是人
  按:此语一举建立吴带-曹衣体裁转换美学,传统曹学及七十四种反曹诸学分子阵亡,阵亡将士抚恤金参考美国标准为600万冥币
  备注:若红学阵亡将士是三相阵亡,则抚恤金参考三国合计标准,总计高达80+150+600=830万冥币,这是红学将士为红学抛头颅洒热血理应得到的补偿。若红学阵亡将士是三相阵亡且是网络红学帖战烈士马甲有n个,则每个马甲分赃830/n万冥币,以使诸马甲各安其分,英灵平衡。科学红学宅心仁厚,对待红学烈士有着春天般的温暖,对待红学待烈士就像寒冬一样冷酷无情。
  当我们将“红学大师”这个零维概念(+x^0,-x^0)阴阳二分为“战术大师与战略大师”一对马克思同因对偶辩证范畴后,我们的科学大师学分形几何思维扩展至第一维(+x^1,-x^1);当我们进一步将“战术大师”这个概念阴阳二分为“红外战术大师与红内战术大师”一对马克思同因对偶辩证范畴后,我们的科学大师学分形几何思维扩展至第二维(+x^2,-x^2);当我们再进一步将“红外战术大师”这个概念阴阳二分为“红外超前文战术大师与红外超后文战术大师”一对马克思同因对偶辩证范畴后,我们的科学大师学分形几何思维扩展至第三维(+x^3,-x^3)。战略大师使用轻装简从的人脑思考,着意于依据常识建立亚里士多德单因素分析三段论推理用大前提,一巴掌拍死战略级“战”友,如科学红学“司马见异思不可能隔世落款于《汉书》”“无人批书不批全部完璧”“无落款者不是人”等威武雄壮、BOOK一世的著名论断就是战略大手笔,它们使雍乾时期成书胡说者、80后原稿探佚学&后四十回有部分原稿论&百二十回一个整体论者、传统曹学及七十四种反曹诸学分子瞬间闪击性阵亡。用斯多葛学派逻辑匠造出的亚里士多德学派单因素分析三段论推理用大前提,就像道家性学中的前戏、中国医学中的药引、高斯数学中的判别式、马克思哲学中的唯物论,它们是我们正常思维的第一道工序。战略大师是打手而非战将,因为根本就不用出战,轻挑牙签、运筹帷幄即决胜千里。战术大师须借重电脑和网络搜索引擎。其中,红内战术大师只有Ctrl+F这一种战术,而红外战术大师则需要将亚里士多德单因素分析三段论推理改写成数学恒等式(S/M)×(M/P)=S/P,并模仿其理建立亚里士多才双因素分析三段论推理模型∑p1q1/∑p0q0=(∑p1q1/∑p1q0)×(∑p1q0/∑p0q0),为红外计算机检索提供逻辑依据——这也是战术大师也称为大师的原因之所在,命题单因素分析与概念双因素分析在逻辑上的地位是不分高下、并驾齐驱的。红内战术大师使用Ctrl+F检索法玩转79回完璧全部《石头记》内前后文的伏应。红外战术大师使用战略性的“非,同小可”小概率反证法和战术性的“出类&拔萃”计算机盲检法,检索文本的出处(检索红外超前文,论证文本的生产过程)和入处(检索红外超后文,说明文本的流通过程),了知文本的来龙和去脉。

  




作者:piscator315 回复时间:2019-03-24 23:22:51

  

  




作者:piscator315 回复时间:2019-03-25 15:57:16

  




作者:piscator315 回复时间:2019-03-25 15:58:47

  




作者:piscator315 回复时间:2019-03-25 15:59:31

  




作者:piscator315 回复时间:2019-03-26 00:04:56

  




作者:piscator315 回复时间:2019-03-28 06:49:42

  




作者:piscator315 回复时间:2019-04-02 19:27:31

  




作者:坏鸟315 回复时间:2019-05-13 15:27:06

  




作者:坏鸟315 回复时间:2019-05-13 15:27:30

  




作者:坏鸟315 回复时间:2019-05-25 21:57:54

  




作者:坏鸟315 回复时间:2019-05-27 22:26:15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
最新更新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合作与建议| 最新更新| 手机版|

Copyright © 2032 爱油菜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