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油菜中文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文化与考古

apple爸爸讲历史第八章:邦国起源 尧舜禹禅让与大禹治水的故事

作者:爱油菜教育来源:爱油菜教育发表于:2019-08-01 15:18:33

第八章:尧舜禹禅让与大禹治水的故事

经过黄帝时期两次大的战争,各个部落逐渐统一为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华夏民族也正式形成,社会生产水平和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安居乐业,共同接受部落联盟首领的领导,在黄帝之后,又出现了三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分别是尧、舜、禹,他们都是历史上公认的继黄帝、炎帝之后的智慧、宽容、公正、开明的圣贤。

贤明的尧

大历史小故事之八:尧舜禅让与大禹治水的故事

 

尧姓伊耆,名放勋。史载尧非常贤明,他手下人才济济,比较有名的功臣就有九个,他仍唯恐埋没人才,听说民间有贤人,他会仔细寻访,选用人才。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尧还命羲氏与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些历法沿用至今。

尧虽然做部落联盟的首领,但是他自己的生活却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真是个英明仁爱又勤俭的典范。

尧舜禹禅让

大历史小故事之八:尧舜禅让与大禹治水的故事

 

尧年老的时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让各位部落首领推举贤才,来继承联盟首领的位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建议:“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联盟首领位置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他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讙兜的建议:“治水的共工,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让他来做首领,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这次大家有了准备,一致推荐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

大历史小故事之八:尧舜禅让与大禹治水的故事

 

舜确实是一个心地宽厚,有智慧的人,舜两眼都是双瞳仁,故名重华。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幼年的时候,母亲就死了,他的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父母非常宠爱象,象从小好逸恶劳,不干正经事。经常在父母面前说舜的坏话。夫妻俩和象把舜看作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想找机会害死舜。但舜为人正直厚道,并不把这些放在心上,对父母很孝顺,对弟弟象也很关怀。

有一天,父亲叫舜到屋顶上去抹顶棚,然后他却悄悄地在下面放火,想烧死舜。舜见浓烟四起,急忙一手举着一顶斗笠,好像张幵翅膀一样跳了下来,脱离了危险。他们三人见一计未成,又施一计。过了几天,父亲又叫舜去挖井,等到井快挖好的时候,就把泥土倒进井里,想活埋舜。他们没想到舜在井底挖了一条斜巷,准备自己休息的时候使用。井被填死后,舜急中生智,从斜巷里挖开了一个出口,爬出来了。象以为这次舜必死无疑,于是满心欢喜地跑进舜的房里,坐在床席上,自得其乐地弹起琴来。不料,舜平平安安地进屋来了,象大吃一惊,继而假惺惺地说:"哥呀!你怎么挖井挖半天也不上来,我真为你担心呢"!舜并没有责怪象,反而说:"谢谢你这么关心我,我没事。"

舜曾辛勤耕稼于历山,渔猎于雷泽(今属山东菏泽),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制作日用杂品,在顿丘(今河南浚县)、负夏(今山东兖州)一带经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间威望很大。

大历史小故事之八:尧舜禅让与大禹治水的故事

 

尧为了考察舜,决定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鹅黄和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

尧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人们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作为个人行为的指导,大家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也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而且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毫不紊乱。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存能力和强健的体魄。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身体素质还是为人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舜。他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让舜接替自己,登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这一事件,在历史上就叫做"尧舜禅让"。

尧退居自己的茅草屋中安然养老,恬淡生活,二十八年后去世,史载“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尧的仁德贤明非常感佩。

舜继位后,选贤任能,启用号称“八恺”、“八元”的十六位各方贤才治理民事。当时有四个西羌部落的酋长,史称“四凶”,他们不服出身东夷部落的大首领舜帝统治,就被舜帝征讨并捉住流放。

由于尧时候任命的鲧治水不力,便任命他的儿子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事业。传说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要求人民“行厚德,远佞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邻里。

舜做联盟首领三十三年之后,采取尧的办法,将首领的位置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自己则巡游天下,继续教化民间。十七年之后,舜巡视到南方苍梧地区〈今广西省梧州市北)时,不幸染病去世。娥皇和女英悲痛万分,赶至南方,也死于江湘之间。相传,她们常常扶着竹子悲恸地哭泣,眼泪滴落到竹子上,久而久之,凝成了斑斑点点的美丽的花纹。这种有花纹的竹子,后来即被人们称为"湘妃竹"。

大禹治水

在这个时代,影响历史的大事件除了部落首领禅让之外,就是大禹治水了,大禹治水充满了悲壮的传奇和先民们战天斗地的智慧与豪情,禹也因为治水成功,受到了人们的衷心爱戴。而英明的舜,也因此慷慨无私地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给禹。

大历史小故事之八:尧舜禅让与大禹治水的故事

 

这件事情是这样的。

传说在尧的时代,黄河流域发生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洪水淹没了大量农田,吞没了众多部落村庄。治理洪水,成为尧最为关心的事务,他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号召各部落推荐贤能的人来治理洪水,大家推举嵩高山一代有崇氏部落的首领鲧,据说尧对鲧能能力比较怀疑,后来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意思是虽然尧对鲧能否治水成功表示怀疑,但是大家还是觉得应该用他试试,于是,便由鲧承担了治水重任。

鲧的想法比较直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采取“堵”的办法治理洪水,筑堤挡水。结果,以当时的人力物力和工程技术水平,怎么可能修筑好阻挡洪水的堤坝呢,很快便出现这边刚挡住,那边就冲垮的局面,鲧带着大家治理洪水九年,徒劳无功。

后来,继承了尧首领位置的舜,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还有的史书认为是鲧被诛杀在羽山,至于鲧是被流放此地还是被杀于此,后人无法确证,只能推测,羽山就是鲧最后的归宿之地。

舜处理了鲧的问题,昭告天下,定为四大罪犯之一。但同时,舜却重用鲧的儿子禹承担治水工作。

有了父亲的惨痛教训,禹不但不敢怠慢而且下定决心,治水不成功就不回家。

禹不辞辛苦,带人走遍部落联盟所属的九个州山山水水,仔细测量地势高低,树立木桩作为标记,根据这些实地考察的资料,禹制定了完整的治水计划,然后带领人们,吃粗糙的食物,穿破旧不堪的衣衫,露宿野外。使用石斧、石铲、骨铲这些原始简陋的工具,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他采取了与父亲治水相反的办法,采取疏导办法,将各地洪水引流入河然后汇入大海。

禹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他亲自率领人们餐风露宿,三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十三年治理,终于取得了成功,消除洪水泛滥的灾祸 。因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大禹治水堪称上古时期最为浩大的水利工程,显示了古代先民与大自然斗争的艰苦与智慧。

原创作者:开荒南野